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做肠镜检查

发布时间:2025-02-07 08:08:27

肠镜检查是筛查和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通常在出现便血、慢性腹泻、腹痛、排便习惯改变或家族中有肠癌病史时建议进行。肠镜能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发现息肉、溃疡、炎症甚至早期癌症。

肠镜检查的适应症包括多种情况。便血是常见指征之一,尤其是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可能提示肠道出血或肿瘤。慢性腹泻持续超过4周,可能与炎症性肠病、感染或肿瘤有关。腹痛,特别是伴随体重下降或贫血时,需警惕肠道病变。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疾病的信号。家族中有肠癌病史的人群,建议40岁后定期筛查。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应每5-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以早期发现息肉或癌前病变。

肠镜检查前需做好充分准备。检查前1-2天需低渣饮食,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检查前一天晚上需服用清肠药物,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确保肠道清洁。检查当天需空腹,避免饮水。检查过程中,医生会通过肛门插入肠镜,观察肠道黏膜情况,必要时可进行活检或切除息肉。检查后可能出现轻微腹胀或腹痛,通常数小时内缓解。若发现息肉或病变,医生会根据情况建议进一步治疗或随访。

肠镜检查是预防和早期发现肠道疾病的有效手段。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家族中有肠癌病史、长期吸烟或饮酒、肥胖或糖尿病患者,建议更早开始筛查。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肠道疾病风险。若出现肠道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