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一般间隔2-3天进行一次比较好。具体频率需根据体质、症状及艾灸后的身体反应调整,过度频繁可能引起上火或皮肤损伤。
艾灸作为中医外治法,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达到温通经络、驱寒除湿的效果。健康人群日常保健建议每周2-3次,每次选取3-5个穴位,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慢性病调理如寒性痛经、关节冷痛等,可连续灸5-7天后休息1-2天,症状缓解后改为每周2次。初次艾灸者应从低频率开始,观察是否有口干、失眠等上火表现,若无不适再逐渐增加频次。夏季或阴虚体质者应减少至每周1-2次,冬季或阳虚体质者可适当增加次数。
艾灸后需注意保暖避风,4小时内不宜接触冷水。施灸部位出现轻微红晕属正常现象,若皮肤起泡需暂停并消毒处理。孕妇腹部腰骶部、高热患者、皮肤溃疡处禁止施灸。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配合舌脉诊断调整灸疗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