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刮痧手法:找准穴位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2-03-05 10:21:16

刮痧疗法不仅能治病,而且还可以起保健作用。只要没有皮肤疾病,尤其是出血性疾病,沿着经络适当刮一刮对身体还是比较有益的。刮痧的保健作用主要应用于疏通经络方面。常见有些患有肩周炎的50岁左右的人,采用刮痧的方法疗效比较好,但是一般不是一次能完成,大概要两三次左右。

用边缘光滑的汤匙、铜钱或硬币,在病人身体上顺序刮动的治疗方法称刮痧疗法。在中医学上,刮痧是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促进血液、淋巴液的循环功能,使肌肉和末梢神经得到充分营养,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增加人体免疫能力。所以刮痧不只可以迅速有效地减轻疼痛及肌肉僵硬,还能消解体内暑气。刮痧是我国民间深受群众偏爱的一种治疗方法。

刮痧手法有十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手法为:手拿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90度进行刮痧。

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2~3分钟,最长不超1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1~2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

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刮痧也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

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

预防措施: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及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

急救措施:迅速让患者平卧,让患者饮用1杯温糖开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

注意事项

工具、体位:刮痧板由水牛角制成,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适应症: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肌肉劳损、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禁忌证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少者慎刮。

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患者,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

5、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1.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

2.用边缘光滑的汤匙(或调羹、硬币等)蘸上麻油(菜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单向重复地刮。

3.刮痧顺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体中间刮向两侧,或每次都由内向外,不得来回刮动。每次每处大约刮20下,直到皮肤出现深红色斑条为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刮痧之后,应用手蘸淡盐水在所刮部位轻拍几下。

6.应用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处施术。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处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疗效果外,还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本法适用于腹痛、烦乱、胃肠型感冒、暑热恶心,以及因痧所致的肌肉或全身酸痛。

7.下列情况不宜刮痧:身体过瘦皮肤失去弹力者、心脏病患者、水肿病人、血友病或有出血倾向者、小儿及年老体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