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盗汗在中医辨证中多属阴虚火旺、气阴两虚或湿热内蕴,可选用当归六黄汤、知柏地黄丸、牡蛎散等方剂调理。盗汗可能与营卫不和、阴虚阳亢、气血不足等因素相关,需结合具体证型选用方剂。
1、当归六黄汤
出自兰室秘藏,由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黄芪组成。适用于阴虚火旺型盗汗,症见夜间汗出如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方中当归养血,生熟地黄滋阴,三黄清热泻火,黄芪固表止汗。现代常用于结核病、更年期综合征等阴虚火旺证。
2、知柏地黄丸
由知母、黄柏、熟地黄等组成,滋肾阴、清虚热。适用于肾阴亏虚兼虚火内扰的盗汗,伴腰膝酸软、耳鸣遗精。知母清肺胃之热,黄柏泻肾经相火,熟地黄填补肾精。临床多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见阴虚火旺证者。
3、牡蛎散
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药为煅牡蛎、黄芪、麻黄根。针对气阴两虚型盗汗,症见汗出畏风、神疲乏力。牡蛎收敛固涩,黄芪益气固表,麻黄根止汗而不发汗。适合术后体虚、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的盗汗。
4、玉屏风散
含黄芪、白术、防风三味,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表虚不固型盗汗,表现为稍动即汗、易感冒。黄芪补肺脾之气,白术健脾燥湿,防风祛风邪。现代多用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轻度肺气虚证。
5、清骨散
出自证治准绳,由银柴胡、胡黄连、秦艽等组成。主治湿热内蕴型盗汗,伴口苦黏腻、小便黄赤。银柴胡清退虚热,胡黄连除湿热,秦艽通络止痛。适用于肝胆湿热或下焦湿热导致的夜间汗出。
盗汗患者应避免辛辣燥热食物,可适量食用百合、银耳、山药等滋阴之品。保持卧室通风凉爽,睡前用五味子、浮小麦煎汤代茶饮。若长期盗汗伴消瘦、低热,需排除结核、甲亢等器质性疾病。方剂使用前建议经中医师辨证,不可自行配伍用药。日常可练习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式,调节阴阳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