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足跟痛的绝招

发布时间:2025-06-29 14:51:14

针灸治疗足跟痛效果显著,常用穴位有昆仑、太溪、涌泉、承山、阿是穴等。足跟痛多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肝肾不足或气血瘀滞引起,针灸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可有效缓解疼痛并改善局部循环。

1、昆仑穴

昆仑穴位于足外踝后方凹陷处,属足太阳膀胱经。针刺该穴可疏通足部经络气血,缓解跟腱紧张及足跟外侧疼痛。临床常配合艾灸增强温经散寒效果,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或运动损伤导致的足跟痛。

2、太溪穴

太溪穴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为足少阴肾经原穴。深刺太溪能补肾益精、强健筋骨,对中老年人肝肾亏虚型足跟痛尤为适宜。常与照海穴配伍使用,改善足跟空痛、行走无力等症状。

3、涌泉穴

涌泉穴居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是肾经井穴。针刺涌泉可引火归元、滋肾养阴,对阴虚火旺型足跟灼痛有良效。配合中药足浴可增强活血化瘀作用,但糖尿病患者需谨慎避免皮肤损伤。

4、承山穴

承山穴在小腿后侧腓肠肌肌腹下缘,属膀胱经。针刺此穴能松弛足底筋膜张力,缓解晨起第一步剧痛。多采用透刺法向跟骨方向进针,配合局部推拿可显著提升疗效。

5、阿是穴

阿是穴即足跟局部压痛点,属经验取穴。采用围刺法在痛点周围多向进针,配合电针疏密波刺激,可快速止痛并消除炎症。急性期患者治疗后可外敷活血化瘀中药膏加强效果。

针灸治疗足跟痛需根据证型配伍穴位,虚证宜补法配合艾灸,实证多用泻法结合放血。治疗期间应避免久站行走,穿软底鞋并减少足部冲击。每日可自行按摩足底筋膜,睡前用艾叶、红花等中药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红肿发热,应及时就医排除骨折、感染等器质性病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