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凉可能是由环境温度低、气血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若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1、环境温度低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会导致体表温度下降,表现为手脚冰凉或全身发冷。这是生理性反应,通过增添衣物、提高环境温度即可缓解。日常需注意保暖,避免直接接触冷空气或冷水。
2、气血不足
中医认为气血运行不畅时,四肢末梢供血减少会导致畏寒。常见于过度劳累、久病体虚人群,可能伴随面色苍白、易疲劳等症状。可通过艾灸关元穴、足三里穴改善循环,饮食上适当增加红枣、桂圆等温补食材。
3、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基础代谢率,出现持续怕冷、皮肤干燥、体重增加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替代治疗,同时限制高胆固醇食物摄入。
4、贫血
血红蛋白减少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组织产热不足引发畏寒,多见于缺铁性贫血。可能伴随口唇苍白、心悸等表现,需完善血常规检查。可遵医嘱服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等铁剂,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长期压力或焦虑可能干扰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忽冷忽热、多汗等异常。建议通过冥想、规律作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谷维素片等调节神经药物。
日常应注意加强营养均衡,适当食用羊肉、生姜等温性食物;坚持快走、八段锦等温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熬夜和过度节食。若持续发凉伴随体重骤变、水肿或其他不适,需尽早就医完善甲状腺功能、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冬季外出时建议采用分层保暖法,内层选择吸湿排汗材质,中层注重保暖,外层防风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