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聚焦】成都附大类风湿医院|滑膜消融技术:药物难控性类风湿治疗的新方向
时间:2025.07.07 13:51 作者:成都附大强直类风湿骨科医院
时间:2025.07.07 13:51 作者:成都附大强直类风湿骨科医院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53岁的刘阿姨却只能蜷缩在床边,十指关节肿胀如弯曲的枯枝,每一次尝试起身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这样与类风湿关节炎缠斗的日子,她已默默捱过十年。从按时服药就能缓解疼痛,到如今即便加大剂量,晨僵依然如影随形,连简单的行走都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刘阿姨的困境,正是我国500万类风湿患者的缩影。数据显示,超过半数患者在确诊后的5年内,不得不面对药物疗效逐渐“失灵”的困境;而更令人揪心的是,每5名患者中就有1人,因关节畸形丧失正常生活能力。
“药物为何会失效?”在北京召开的《滑膜消融技术在药物难控性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与突破学术研讨会》上,李宏教授一语道破玄机:增厚的滑膜就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城墙”,不仅将药效阻挡在外,还持续释放炎症因子,如同源源不断的“敌人”,不断侵蚀着脆弱的关节。这场无声的健康保卫战,正等待更多科学突破与希望曙光。
2025年3月8日,《滑膜消融技术在药物难控性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与突破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圆满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类风湿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包括北京知名李宏教授、成都附大类风湿医院院长、超微创技术专家——孟文凯等,共同聚焦滑膜增生对药效不佳的影响、以及滑膜消融技术的创新应用等,为类风湿诊疗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北大教授解析:滑膜病变增生,对类风湿患者的严重影响
北京知名医院李宏教授在会议上详细分析了正常滑膜的功能。滑膜,是关节腔内的一层薄膜,主要由滑膜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堪称关节的“生命通道”。在健康状态下,滑膜负责分泌滑液润滑关节,减少关节活动时的摩擦;输送营养物质,滋养关节软骨;及时清除代谢废物,保持关节内环境的清洁与稳定。
但在类风湿患者体内,情况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滑膜因免疫紊乱异常增生,形成“血管翳”,如同藤蔓般包裹关节,导致:
✔药物失效:增厚的滑膜组织极大地阻碍了药物向关节腔病灶的渗透,降低药物治疗效果。关节腔“炎症残留”导致疼痛反复;
✔炎症循环:病变滑膜持续释放炎性介质,加剧关节破坏;
✔功能丧失:增生的滑膜“血管翳”侵蚀软骨与骨质,会引发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李宏教授总结道:“滑膜病变是类风湿药物难控复发的核心问题。不解决滑膜问题,药物再强也难以逆转病情”。
成都附大类风湿医院孟文凯:超微创滑膜消融技术突破药物瓶颈
针对滑膜病变难题,成都附大类风湿医院孟文凯分享了专利技术——超微创中医针镜滑膜消融术。该技术为药物难控性类风湿患者带来了希望。通过剥离增生滑膜,重建关节微循环,从病理源头打通“药物-炎症”代谢双向通道,有效突破了药物治疗瓶颈。
技术亮点:①精准消融:通过超微创技术识别和剥离病变滑膜,避免损伤正常组织;②重建微循环:改善关节内环境,为药物渗透和炎症代谢创造有利条件;
③打通双向通道:成功建立“药物-炎症”代谢双向通道,一方面能够让药物更顺畅地抵达关节病灶,提升药物作用力;另一方面,加速炎症物质的排出,减轻炎症对关节的持续损害。
临床数据显示,接受治疗的患者药物提升60%,2年内复发率下降45%,尤其为长期依赖免疫抑制剂却疗效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
认可:成都附大类风湿医院专科技术优势
与会专家一致认可,成都附大类风湿医院在滑膜消融领域的成果。不同于传统手术,中医针镜技术创伤极小,术后24小时即可恢复关节活动,且融合中医康复理念,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语: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类风湿学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也为药物难控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类风湿关节炎不再是“不死的癌症”。随着滑膜消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患者正摆脱药物依赖,重获关节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