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减肥法 运动减肥不出汗是不是就没有减肥效果
发布时间:2021-10-28 13:52:00
发布时间:2021-10-28 13:52:00
许多减肥的MM都喜欢运动瘦身,认为运动出汗越多越好,瘦身越有效,不出汗反而抱怨没有效果,但真的是这样吗,听听专家的意见。
运动出汗不是越多越好。很多人稍微运动一下就会出汗,有些人长时间运动往往不会出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专家说,正常情况下,运动强度越大,出汗越多,但运动出汗的数量因人而异。汗腺多的人出汗相对较多;运动前喝多少水也会对出汗产生影响。如果运动前喝多了,会导致体液增多,出汗量增加;另外,还要看个人身体素质。体质强壮的人,肌肉和运动器官都是健康的。即使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也不费力,出汗自然少;相反,体质差的人稍微运动一下就会出汗。
专家说,运动不是出汗越多越好,只要出汗就行,适度运动最重要。
运动可以消耗热量,改善微循环,调节神经灵敏度。
人们总是把汗水作为锻炼的目的,但是无汗运动还可以预防或降低各种慢性病的风险。研究表明,每周在花园工作1小时可以降低心脏病突发的风险66%。
每周步行1小时可以降低73%的风险。
在荷兰,每周至少步行或骑自行车1小时的人死亡率比不活动的人低29%,同时有助于减少中风。糖尿疾病、痴呆、骨折、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危险。
出汗减肥没有科学依据。据了解,人体分布着约300万个汗腺,一端是分泌部分,有分泌汗液的作用;另一端是排泄部分,直接在皮肤表面开口,称为汗孔。
汗液的排出可以调节体温,排出一些代谢废物。
正常情况下,出汗是一种反射活动,汗腺的分泌可以受到温暖刺激或精神刺激紧张引起。
当热量引起血管扩张时,血液中的水将热量传递到皮肤表面,然后随着汗水蒸发,将热量传递到周围环境。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出汗量可以高达每天8-12升。
当然,有些疾病也会导致出汗。如果患有风湿病,结核病时会出汗很多,脑炎的后遗症往往伴有出汗。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出汗正好减肥的观点没有太多依据,因为出汗的过程主要是散发体内多余的热量,导致人体失水,只能暂时减肥。真正的减肥应该是减脂,每天适当运动,消耗一定的热量,从而达到有效的减肥。
运动后注意以下几点——运动时不出汗容易中暑。
许多人在运动三四十分钟后仍然不怎么出汗,但是皮肤表面很热。
这是因为体内的汗液无法排出,导致体温调节失衡。
如果你感到身体灼热,你应该立即停止锻炼,否则很容易产生。胸闷头晕的症状。
这个时候可以喝点冰水,用凉毛巾敷在额头上或者及时小便,可以降低体内温度。
运动时挥汗如雨,警惕风湿病。
许多人认为,运动时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
事实上,大量的汗液会带走人体内的钾离子、钠离子、盐等物质。对于体质差的人来说,出汗过多可能会导致脱水和头晕眼花腹痛等症状。
除了自身体质差,散步、打太极拳等无汗运动时汗流浃背,要去医院检查自己是否有风湿病的可能。
运动后不要马上冲凉。
运动结束时,人体仍处于新陈代谢旺盛、皮肤血管扩张的状态。
此时若立即洗澡,皮肤受到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反而会使散热困难,体温升高。
与此同时,皮肤血流量减少,回心血量增加,增加心脏负担。
因为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出汗时应补充盐和钙。
所以夏天,运动后要适当喝点盐水,然后休息1小时左右再洗澡,当然,最好用温水洗澡。
运动减肥注意事项1。因人而异。
减肥者在运动前必须进行体检。如果他们患有严重的冠心病、高血压和肝炎,肾炎等待疾病,不宜进行大量的体育活动,首先要治疗疾病,并选择行走、太极拳等适当的项目。
老人、儿童、孕妇等也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二、循序渐进。
肥胖者通常缺乏体育锻炼,心肺功能和骨关节的灵活性较差,不宜从一开始就大负荷运动,运动量应逐渐增加,一般需要2-4周的适应过程。
三、准备充分。
每次运动前都要做一些准备活动,比如上下肢、腰部,使踝关节、腿部肌肉、肌腱充分活动,增加肺部气体交换,增加心脏输出的血液,避免肌肉。韧带拉伤和心悸气短。
四、适当的活动。
运动量太小,达不到减肥的目的。运动量过大会产生副作用,尤其是肥胖者和其他严重慢性病的老年人。
一般而言,运动量应掌握在中等强度,青年运动后脉搏数每分钟不超过150次为宜,老年人每分钟不超过110次为宜。
运动后肌肉酸痛睡眠,食欲正常。
如出现头痛、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说明运动过度。
五、练习后放松。
放松也叫整理活动。每次运动结束或间歇运动后,做一些慢节奏的活动,如走动、慢跑、深呼吸等,使心脏、呼吸、血压尽快从运动状态恢复正常。
六、持之以恒。
体育锻炼必须坚持一致,不能想练就练,不想练就不练,练停不利于减肥和健康。
父母应该督促孩子锻炼,以身作则,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