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发苦一般不建议继续吃,可能因氧化变质或原料品质问题导致。正常芥末应具有辛辣刺激感,苦味通常提示品质异常。
芥末出现苦味可能与生产过程中原料储存不当有关。芥末的主要原料山葵或辣根含有异硫氰酸酯类物质,这类成分在新鲜状态下呈现辛辣风味,但长时间暴露于空气或高温环境易发生氧化分解,产生苦味物质。开封后的芥末酱若保存超过一个月,或长期置于光照环境下,其风味物质会逐渐降解,苦味可能加重。这类变质芥末虽然不一定存在微生物污染,但风味和营养价值已显著下降。
少数情况下加工工艺缺陷也会导致苦味。部分廉价芥末产品可能使用芥末粉与添加剂调配,若加工时温度控制不当或添加了劣质调味剂,可能产生持续性苦味。工业生产的芥末酱若杀菌不彻底,某些耐热菌株的代谢产物也可能引发异常味道。这类产品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食用后可能引起口腔不适或胃肠反应。
日常选购芥末时应检查包装密封性,开封后冷藏保存并尽快食用。若发现芥末气味刺鼻异常、颜色发暗或质地分离,建议直接丢弃。食用时出现舌头发麻、喉咙灼痛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摄入并用清水漱口。特殊体质人群如胃肠敏感者、孕妇或儿童,更需避免食用风味异常的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