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药膳养生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结合节气气候特点调配的膳食疗法。主要有立春护肝粥、雨水健脾汤、惊蛰防风茶、春分养阴羹、清明祛湿糕等时令药膳,通过食物与药材配伍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一、立春护肝粥
立春时节阳气初升,宜用枸杞、菊花、粳米熬制护肝粥。枸杞滋补肝肾,菊花清肝明目,配合粳米健脾和胃,适合春季肝气升发过旺引起的目赤咽干症状。阴虚火旺者慎用菊花。
二、雨水健脾汤
雨水节气湿气渐重,取茯苓、山药、莲子、瘦肉炖煮健脾汤。茯苓利水渗湿,山药补脾益肺,莲子固涩止泻,三者合用能改善脾虚湿困导致的食欲不振、大便溏稀。湿热体质者应减少瘦肉用量。
三、惊蛰防风茶
惊蛰前后风邪盛行,以防风、黄芪、红枣煎煮代茶饮。防风祛风解表,黄芪补气固表,红枣调和营卫,可预防春季感冒频发。表虚自汗者需配伍五味子收敛止汗。
四、春分养阴羹
春分阴阳平衡之际,用银耳、百合、冰糖炖制养阴羹。银耳滋阴润肺,百合清心安神,适合阴虚燥热引起的干咳失眠。糖尿病患者可用木糖醇替代冰糖。
五、清明祛湿糕
清明湿气加重,将薏苡仁、赤小豆、糯米蒸制成祛湿糕。薏苡仁利水消肿,赤小豆解毒排脓,糯米补中益气,能缓解关节沉重、湿疹瘙痒等湿浊症状。脾胃虚寒者应佐以生姜。
二十四节气药膳需根据当年实际气候调整配伍,如遇倒春寒应增加温补药材,暖冬则加强清热成分。制作时药材与食材比例建议1:10,连服3-7天为宜。服用期间忌食生冷油腻,慢性病患者需咨询中医师调整配方。日常可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导引术增强养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