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辩证治疗鼻出血症
发布时间:2025-04-30 16:32:24
发布时间:2025-04-30 16:32:24
鼻出血中医称为"鼻衄",多由肺胃热盛、肝火上炎、阴虚火旺或脾不统血导致,治疗需辨证施治。
肺开窍于鼻,外感风热或嗜食辛辣易致肺热上攻。症见血色鲜红、鼻腔干燥伴咳嗽,舌红苔黄。可用桑菊饮加减:桑叶10克、菊花6克、黄芩9克清肺泻火,配合迎香穴针刺。鲜白茅根30克煎水代茶饮。
过食肥甘厚味引发胃火循经上灼。出血量多色深,伴口臭便秘。宜用玉女煎:石膏15克、知母10克、生地12克降胃火,内庭穴点刺放血。日常可饮藕节冰糖水,忌食烧烤油炸。
情志不畅致肝郁化火,血随气逆。多见突发性出血伴头痛目赤。龙胆泻肝汤主之:龙胆草6克、栀子9克、柴胡6克疏肝泻火,太冲穴按摩每日3次。菊花决明子茶平肝凉血。
久病伤阴或熬夜耗液致虚火灼络。出血量少反复,颧红盗汗。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10克、黄柏6克、熟地15克滋阴降火,照海穴艾灸10分钟。黑芝麻核桃粥早晚食用。
素体脾虚或久病失养致气不摄血。血色淡红淋漓,面色萎黄。归脾汤主之:黄芪15克、白术10克、当归9克健脾摄血,足三里穴温和灸。红枣山药羹每周食用3次。
急性出血期可压迫鼻翼或冷敷前额,血止后辨证调理。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C,推荐鲜藕汁、荸荠汤。避免用力擤鼻及长时间低头,练习"六字诀"中"呬"字诀调节肺气。反复大量出血需排查血液病或肿瘤,及时就医检查鼻腔结构。日常按摩印堂、合谷穴有预防作用,保持环境湿度40%-60%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