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称高血压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5-04-03 10:46:25
发布时间:2025-04-03 10:46:25
中医将高血压归类为“眩晕”、“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范畴,多与肝、肾、脾的失调有关。通过调理脏腑、平衡阴阳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重要原则,可选择针灸、推拿、药膳等综合干预方法。
1、高血压在中医中的病因探究
中医认为,高血压多因情志不调、饮食失节、体虚气弱或外邪侵袭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衡。具体而言:
情志不调:长期的情绪波动,如肝气郁结或过度愤怒,易引起肝阳上亢。
饮食失节:肥甘厚味或过量饮酒会损伤脾胃,形成痰浊,引起血液运行不畅。
体虚与衰老:随着年龄增大,肝肾阴虚会导致阴阳失衡,从而诱发肝风内动。
外部因素影响:如气候变化或长期压力,更易加重高血压病情。
2、中医调理高血压的常见方法
1药物治疗
天麻钩藤饮:以天麻、钩藤等药材为主,平肝息风、清热降压,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降压明目,适合肝肾阴虚型患者。
龙胆泻肝汤:清肝火、利湿热,用于肝火炽盛、高血压伴头胀目赤者。
2针灸调理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内关、太冲、风池等,改善气血运行,平复情绪,达到降压效果。
3生活调摄
饮食调节:可多食用芹菜、山药、菊花等具有降压效果的食材。少吃高盐、高脂肪、刺激性食物。
适量运动:散步、太极等温和运动有助于舒缓情绪,增强体质,帮助控制血压。
中医在诊治高血压时重视辨证施治,同一种病在不同体质或症状表现下有不同的调理方法。选择治疗方式需经中医师明确辨证,切勿自行用药以免适得其反。如果血压持续居高不下,还需结合西医治疗以防并发症,做到中西医结合的全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