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气管堵着透不过气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调整体位、吸氧治疗、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该症状可能由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异物、焦虑症、心力衰竭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停止活动并解开衣领,避免衣物压迫颈部。用温水漱口清除口腔分泌物,若存在可见异物可尝试海姆立克急救法。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性气体,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调整体位
采用前倾坐位或半卧位,双手撑膝减轻呼吸肌负荷。焦虑引发时可尝试腹式呼吸训练,用鼻缓慢吸气4秒,屏息2秒后缩唇呼气6秒。夜间发作时垫高床头30度,减少腹腔脏器对膈肌压迫。
3、吸氧治疗
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低流量吸氧,氧浓度控制在2-4升/分钟。慢性肺病患者应使用制氧机维持氧疗,避免高浓度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急性发作时可选用储氧面罩提高供氧效率。
4、药物治疗
支气管痉挛可使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快速缓解气道收缩,慢性炎症需配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控制病情。心源性呼吸困难需服用呋塞米片减轻肺水肿,感染因素引起时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炎。
5、就医检查
持续30分钟不缓解或伴随胸痛、紫绀需急诊处理。通过肺功能检查评估通气障碍类型,胸部CT排查占位性病变,心电图鉴别心源性因素。重度哮喘发作可能需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气道异物需支气管镜取出。
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寒冷刺激,戒烟并减少厨房油烟接触。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需遵医嘱长期用药,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出现频繁夜间憋醒、下肢水肿等预警症状时需及时复查肺功能和心脏超声。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可每5年加强接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