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庸钊主任:乙肝肝硬化的检查项目

发布时间:2022-01-22 16:18:34 复禾健康

1.血常规,一般来说肝硬化患者可能会有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

2.肝功能:乙肝患者ALT通常高于AST,但肝硬化患者则可能相反。也有直接胆红素(DB)、总胆汁酸(TBA)或γ-谷氨酰转肽酶(GGT)长期显著升高的患者,也可能提示肝硬化。

3.利用临床参数和血清纤维化标志物不同组合的各种预测模型,可以判断是否有肝硬化。

4、凝血酶原时间(PT),如果没有其他原因且肝功能没有明显异常,PT明显延长> 15秒,我们也要警惕肝硬化。

5.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肝硬化患者的白蛋白可能会降低。

6.甲胎蛋白(AFP)作为肝癌的筛查指标之一,如果长期反复轻微升高,在调查肝癌的同时也要注意排除肝硬化。

7.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HA(透明质酸酶)、LN(层粘连蛋白)、PCⅲ(ⅲ型前胶原)、IV-C(ⅳ型胶原)在肝硬化发生发展时可能升高。

8.腹部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简单直观,可以判断肝脏和脾脏的大小和形态,肝脏内的重要血管,肝脏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

如有肝边缘不规则、肝内光点分布不均、肝内结节、门静脉> > 13mm、脾肿大、脾静脉内径> 8 mm等描述,要警惕肝硬化。但是,非常重要的是要注意,没有异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并不意味着没有肝硬化。

9.肝脏CT:早期可见肝脏肿大,晚期可见肝脏皱缩、边缘不规则,肝门增大、纵裂增宽,左右肝叶不平衡,肝密度降低。增强后可见肝内门静脉、肝静脉增宽、侧支血管形成及脾肿大。肝脏CT也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

10.肝脏核磁共振(MRI或MR):无放射性辐射,组织分辨率高,多方向多序列成像,较CT、超声更好地显示和分辨出血性坏死、脂肪变性、肝内结节等肝脏组织结构改变。动态增强多期扫描和特殊增强成像在鉴别良恶性肿瘤方面优于CT。

11.肝活检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可以评估肝脏病变程度,排除其他肝脏疾病,判断预后,监测乙肝患者的治疗反应。

蔡庸钊主任,著名传染病及肝脏病学专家。专业擅长: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对重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物性肝炎等各种疑难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