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5-06-29 09:15:43
发布时间:2025-06-29 09:15:43
针灸治疗头痛可通过针刺百会穴、太阳穴、风池穴、合谷穴、太冲穴等穴位缓解症状。头痛可能由风寒侵袭、肝阳上亢、气血不足、痰浊阻滞、瘀血内停等因素引起。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属于督脉要穴。针刺百会穴能升阳举陷、醒脑开窍,对气血不足型头痛尤为有效。该穴位可调节大脑供血,缓解因用脑过度或低血压引起的头部昏沉感。操作时采用平刺法,深度约0.5寸,配合艾灸可增强温通效果。
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为经外奇穴。针刺此穴能疏风清热、通络止痛,特别适合偏头痛发作期。对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太阳穴跳痛,可配合捻转泻法。注意此处皮肤较薄,进针角度宜斜向耳部,避免直刺过深。
风池穴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属足少阳胆经。该穴是治疗外感头痛的首选穴位,对风寒或风热型头痛均有良效。针刺时可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配合刮痧能增强祛风散邪作用。颈椎病引发的后枕部疼痛也可取此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偏食指侧,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此穴有通经活络、镇静止痛功效,对前额痛和全头痛均适用。针刺时直刺0.5-1寸,采用提插泻法可缓解阳明经气壅滞导致的头痛。孕妇禁用该穴位。
太冲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为足厥阴肝经输穴。针刺此穴能平肝潜阳、疏肝解郁,对情绪紧张引发的巅顶胀痛效果显著。与合谷穴配伍构成开四关法,可调节全身气机。操作时向涌泉方向斜刺0.5-0.8寸,肝火旺盛者可点刺出血。
针灸治疗头痛需根据证型配伍穴位,风寒头痛可加列缺穴,痰浊头痛配丰隆穴,血虚头痛加足三里。治疗期间应避免冷风直吹头部,保持规律作息,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顽固性头痛或伴随呕吐、视力变化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日常可按摩印堂穴、攒竹穴作为辅助保健,练习八段锦调理气血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