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嘴唇内侧起白皮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保持口腔湿润、补充维生素、局部护理、就医检查等方式改善。该症状可能与喂养摩擦、口腔干燥、营养缺乏、真菌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
1、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或奶瓶喂养时,注意避免奶嘴或乳头过度摩擦宝宝口腔黏膜。奶嘴应选择柔软材质,喂养时保持倾斜角度以减少摩擦。人工喂养的宝宝可尝试更换流速更慢的奶嘴,避免因吮吸用力导致黏膜损伤。喂养后用纱布蘸温水轻拭口腔残留奶渍。
2、保持口腔湿润
干燥环境易导致口腔黏膜脱屑,可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哺乳间歇可喂少量温水,6个月以上宝宝可适量涂抹婴儿专用润唇膏。避免频繁擦拭宝宝嘴唇,清洁时用温水沾湿棉柔巾轻按,切忌用力摩擦。
3、补充维生素
缺乏维生素B2或锌可能引起口角炎和黏膜脱屑。母乳妈妈需增加瘦肉、蛋黄、深绿色蔬菜等摄入,配方奶喂养宝宝应保证奶量达标。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可适当添加肝泥、菠菜泥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婴幼儿维生素制剂。
4、局部护理
若白皮伴随轻微红肿,可用无菌棉签蘸取少量医用凡士林或橄榄油轻柔涂抹。真菌感染引起的鹅口疮需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过敏反应需停用可疑过敏原。护理前需洗净双手,避免使用成人润唇膏或偏方处理。
5、就医检查
持续3天不缓解、伴随拒食哭闹或白膜扩散时,需排查鹅口疮、手足口病等感染。真菌感染需使用制霉菌素口腔涂剂,细菌感染可能需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过敏体质宝宝可能需氯雷他定糖浆,免疫缺陷患儿需进一步检查排除特殊疾病。
日常需注意奶瓶奶嘴每日煮沸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哺乳妈妈需清洁乳头后再喂养,人工喂养时测试奶液温度避免烫伤。观察宝宝是否伴有流涎、拒食、发热等症状,出现黏膜出血或溃疡面扩大应立即就医。保持宝宝手部清洁,防止抓挠加重损伤,护理期间暂停使用安抚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