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角下的脑梗:正气亏虚为本,痰瘀为标!
时间:2025.11.18 16:25 作者:武汉世纪国医堂中医医院
时间:2025.11.18 16:25 作者:武汉世纪国医堂中医医院
中老年人高发的脑梗,在中医看来是“脑脉痹阻、脑失所养”的结果,核心离不开“痰、瘀、风、火、虚”五大关键病机。从《黄帝内经》的“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到后世医家的辨证经验,中医早已形成一套从病因、分型到治疗、预防的完整体系,为脑梗诊疗提供独特思路。
一、中医对脑梗病因病机的核心认知
1.正气亏虚是根本中医认为,脑梗多见于中老年人,或素体虚弱者。《黄帝内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随着年龄增长,肝肾阴虚、气血不足逐渐显现——肝肾阴虚则肝阳易亢,气血亏虚则脉络失养,为邪气侵袭、阻滞经络埋下隐患;此外,劳累过度、久病耗伤、饮食不节等,也会导致正气耗损,无力抵御外邪。
2.痰瘀阻络是关键病机
饮食油腻、嗜酒厚味,或脾胃虚弱,易滋生“痰湿”,痰湿日久化热、凝结成瘀,痰瘀互结则阻塞脑脉、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脑失所养,引发肢体偏瘫、言语不利等症状;
情志失调(如易怒、抑郁)则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瘀血阻滞脑络,同样是脑梗的重要诱因;
部分患者因肝阳上亢、化火生风,风痰上扰清窍,或热极生风、灼伤脉络,进一步加重病情,形成“风、痰、瘀、火”互为因果的复杂病机。
3.病位在脑,累及经络脏腑脑为“元神之府”,主神明、统摄肢体活动与言语功能。脑梗的核心病位在脑,但若病情迁延,会累及肝、肾、脾、心等脏腑——如肝阳上亢累及肝脏,痰湿内生关乎脾胃,气血亏虚涉及心脾,形成多脏腑失调的局面。
二、中医对脑梗的常见辨证分型(临床核心类型)
1.风痰阻络证
典型症状:肢体麻木、偏瘫,言语不利或口角歪斜,头晕目眩,痰多黏稠,肢体沉重,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核心病机:肝风内动,痰湿阻络,脑脉不畅。
2.气虚血瘀证
典型症状:肢体软弱无力、活动不灵,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紫或有瘀斑、瘀点,脉象细涩;
核心病机: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瘀血阻滞脑络与经络。
3.肝阳上亢、脉络瘀阻证
典型症状:突发肢体偏瘫、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失眠多梦,舌质红或绛、苔薄黄,脉象弦劲或弦数;
核心病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化火生风,灼伤脉络,瘀血内停。
4.阴虚风动证
典型症状:肢体僵硬、活动不灵活,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象弦细数;
核心病机: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风内动,脑脉、经络失养。
三、中医对脑梗预防的核心理念——“治未病”
1.调摄情志:避免暴怒、抑郁,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气郁结化火生风;
2.合理饮食: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忌暴饮暴食,戒烟限酒,保护脾胃功能,减少痰湿、瘀血滋生;
3.适度运动:中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益气活血、疏通经络,增强体质;
4.慢病调理: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以中医辨证调理(如平肝潜阳、滋阴补肾、健脾祛湿),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脑梗诱因;
5.定期养护:阴虚、气虚体质者,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温和的滋补药物,调理体质,预防邪气侵袭。
总之,中医看待脑梗并非单一“供血不足”的局部问题,而是全身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全身性疾病,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从病因根源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