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世纪国医堂中医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动态 > 肩周炎疼到抬臂难?中医 4 套方案通经络,解 “肩凝” 超对症

肩周炎疼到抬臂难?中医 4 套方案通经络,解 “肩凝” 超对症

时间:2025.11.01 16:11 作者:武汉世纪国医堂中医医院

中医称肩周炎为“肩凝症”“漏肩风”,核心病机是肩部经络不通、气血不畅、筋脉失养——可能是夏天吹空调、冬天露肩让“风寒湿邪”堵了经络,也可能是长期劳损、外伤后气血运行变慢,导致肩部筋肉失去滋养,就像土地缺水变僵硬,终出现“肩膀活动受限、一动就痛”的情况。

武汉世纪国医堂中医医院说到,中医治疗不只是“止痛”,更注重“通经络、补气血、除邪毒”,从根源化解“肩凝”。国医堂中医科发扬祖国医药遗产,博采众长,常年开展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项目达10余项,如: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训练、药治等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为主,辅之以现代化诊疗手段,在治疗各类疑难病症等均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疗效。

中医治肩周炎,这4类方法常用,对症选更有效

一.针灸:精准“打通”肩部经络,快速缓痛

针灸是中医治肩周炎的核心手段之一,关键在“选对穴位、找准痛点”:

主穴必选:肩髃、肩贞(腋窝后方凹陷)、肩井(肩颈交界凹陷)、曲池(手肘外侧凹陷),这几个穴位对应肩部经络,能直接疏通气血、缓解肌肉痉挛;

辨证加穴:如果肩膀怕冷、遇寒痛重(风寒型),加灸大椎穴驱寒;如果肩膀刺痛、按着更痛(血瘀型),加合谷穴活血;如果疼得没力气、活动后加重(气虚型),加足三里穴补气;

效果反馈:多数人扎针1-2次后,会明显感觉肩膀“松了”,抬臂幅度变大,尤其适合急性期疼痛明显的情况。

二.艾灸+热敷:温通气血,驱散“寒邪”

针对肩周炎常见的“寒邪”“湿邪”,艾灸和中药热敷是“温通派”代表:

艾灸:用艾灸盒或艾条熏烤肩部穴位(肩髃、肩贞、大椎),温热感能渗透到深层肌肉,驱散堵塞的寒气,每次15-20分钟,每周2-3次,适合冬天或怕风怕冷的患者,熏完后肩膀会暖暖的,僵硬感明显减轻;

中药热敷:用桂枝、羌活、独活、乳香、没药各15克,煮水后用毛巾蘸药汁热敷肩部,药物成分能通过皮肤渗透,既驱寒又活血,每天1次,尤其适合慢性期肩膀僵硬的人,在家就能操作,方便又安全。

三.推拿按摩:松筋散结,“掰”开粘连

中医推拿不是“随便揉”,而是按“放松-散结-活动”步骤来:

首先:放松肌肉:用“滚法”(手掌半握拳,在肩部肌肉滚动)、“揉法”(掌心按揉肩部),先让紧张的肩颈肌肉松下来,避免后续操作受伤;

第二步:化开“筋结”:用“弹拨法”(手指按在肩部痛点,轻轻来回拨动),针对摸得到的“硬块”(筋结)慢慢松解,过程可能有点酸胀,但弹拨后会很舒服;

第三步:被动活动: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缓慢帮其做“抬臂”“外展”“旋转”动作,逐步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打破轻微粘连,注意力度要轻,避免暴力拉伸导致损伤,每周1-2次,配合针灸效果更好。

四.中药内服:辨证调理,从根源减少复发

如果肩周炎反复不好,或伴随全身症状(如乏力、怕冷、腰酸),中药内服能“调体质”:

风寒湿型:肩膀怕冷、遇寒痛重、活动不便,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气血瘀滞型:肩膀刺痛、按痛明显、夜间痛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气血不足型:肩膀酸痛无力、活动后加重、容易疲劳,补气养血、温通筋脉;

内服中药需找中医师辨证开方,一般服用2-4周,能从根改善气血循环,减少肩周炎复发。

五.中医治疗小贴士:

治疗期间别久坐不动,每天花10分钟做“钟摆运动”(身体前倾,手臂自然下垂摆动),帮助维持肩关节活动度;

避免肩部受凉,夏天别让空调直吹肩膀,冬天戴护肩;

如果治疗2周后,肩膀仍抬不高、疼痛加重,及时复诊调整方案,别硬扛导致粘连加重。

中医治肩周炎讲究“辨证施治”,没有“通用方”,找对自己的证型(寒、瘀、虚),选对方法(针灸、艾灸、推拿、中药),坚持调理,就能慢慢“解冻”肩膀,恢复灵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 你的肩膀,该听西医的还是中医的?肩周炎治疗的中西医深度解析!

下一篇: 肩颈酸痛反复缠?中医说:问题不在“疼”,在“堵”!

推荐医生

热门文章

在线咨询 根据病情快速匹配专家 免费预约 免费预约,快速就诊 就诊指南 一对一指导,放心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