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位医生治疗帕金森病比较好?马洪明医生怎么样?
时间:2025.08.29 14:55 作者:北京四惠中医医院
时间:2025.08.29 14:55 作者:北京四惠中医医院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运动功能,比如出现手抖、肢体僵硬、走路变慢、动作不灵活,严重时还可能影响说话、吞咽。它的发生和大脑中负责控制运动的神经细胞逐渐减少有关,以下这些人得帕金森病的概率比普通人高,不妨对照自查,早留意早干预。边就请到马洪明为大家科普这方面的知识。
北京治疗帕金森病马洪明医生怎么样效果如何?
马洪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三区主任医师,知名专家,仲景国医优秀传人,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医药人才项目指导老师,师承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名老中医、岐黄学者田金洲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刘景源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眩晕专病团队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脑病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防治协同创新共同体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睡眠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北京马洪明医生治疗帕金森病效果好不好?
马洪明医生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眩晕症、头痛、失眠、焦虑、抑郁、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癫痫及内科杂症。
以下这些人得帕金森病的概率比普通人高,不妨对照自查,早留意早干预:
1.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会随着年龄慢慢老化、减少,尤其是负责分泌多巴胺(一种帮助控制运动的物质)的神经细胞,60岁后减少速度会加快;
当多巴胺神经细胞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比如手抖、走路不稳;
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每100人里可能有1-2人患帕金森病;而80岁以上人群,患病概率会升到每100人里有3-5人,年龄越大风险越高。
60岁后建议多关注身体运动变化,比如是否有不明原因的手抖、动作变慢,发现异常及时检查。
2.有帕金森病家族史的人
比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过帕金森病,自己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会增加,神经细胞更容易提前老化、受损;
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帕金森病,尤其是发病年龄比较早(比如50岁前就发病),说明可能存在明显的遗传因素,后代患病风险会比普通人群高2-3倍;
不过大部分帕金森病不是单纯遗传导致的,而是遗传因素加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家族史的人也不用过度恐慌,只是需要更早关注。
3.长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的人
比如长期从事农业工作,经常接触农药(尤其是含有机磷、百草枯的农药),或长期接触除草剂、杀虫剂,这些物质可能损伤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细胞;
长期接触工业化学物质,比如重金属(铅、汞)、油漆、溶剂、塑料加工中的化学原料,也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比如经常吸入汽车尾气、粉尘,有害物质会通过呼吸道进入身体,慢慢影响大脑神经细胞。
从事相关职业的人,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戴口罩、手套,减少直接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4.有脑外伤病史的人
比如发生过严重的车祸、摔倒导致脑部撞击,或因工作、运动受伤导致脑震荡、脑出血,这些损伤可能直接伤害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细胞;
即使当时脑外伤恢复良好,多年后也可能因为神经细胞的慢性损伤,逐渐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尤其是多次发生脑外伤的人,比如职业运动员(拳击、足球运动员),反复脑部冲击会让神经细胞受损更严重,患病风险更高。
平时要注意保护头部,比如骑车时戴头盔、走路时注意防滑,避免脑部受伤。
5.长期情绪低落、有抑郁倾向的人
长期抑郁、焦虑,或情绪波动大,会影响身体的神经内分泌平衡,可能加速大脑神经细胞的损伤;
有些帕金森病患者在出现运动症状前几年,就已经有明显的情绪问题,比如对事物失去兴趣、容易疲劳、情绪低落,这些可能是疾病的早期信号;
长期情绪不好还会影响睡眠和免疫力,进一步加重身体负担,间接增加患病风险。
平时要注意调节情绪,比如多和家人朋友沟通、培养兴趣爱好、适当运动,出现持续情绪低落时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以上是对“北京治疗帕金森病哪位医生比较好?马洪明医生怎么样?”的介绍。如果您出现了相关症状,请及时到医院或门诊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