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肉难倒众多英雄汉 减肥和奥运不得不说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2-07-31 16:40:45

身为一个胖子,有两样必修的功课不能荒废:一是肥胖史,不掌握这门功课,闲谈间被人问起胖界前辈而哑口,不免给人留下学艺不精的不良印象;二是减肥术,能不能减下去是一回事,精通减肥术起码证明你不是一枚庸庸碌碌自甘堕落的胖子,你还有着朝花夕拾般的美丽遐思,还相信在寂寥的雨巷,有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在等待你的到来。

出于某种自己都不知从何而来的预感,我从小就对与体重有关的故事异常敏感,要知道那会儿我还是个挑食的小瘦子呢!二十多年前我上小学的时候,常看一本叫《故事大王》的少儿刊物,里面有一则故事我至今留有印象。说是某届奥运会,有位志得意满的拳王赛前称重,不料红灯亮起——这哥们儿估计来之前多吃了二两猪头肉,超重了。焦急之下,他脱衣服、脱鞋,最后连太阳镜也摘了,还是不行。这下他真急了,爆了句粗口,气急败坏地吐掉了嘴里的口香糖。说来也神,就在这一刹那,指示灯灭了——一块小小的口香糖竟差点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后来翻闲书又读到这则故事,才知道原来确有其事,故事发生在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不过主人公并非拳击手,而是一位摔跤手,名叫麦克·法里纳,唯一的悬念是至今我也不知道这场比赛的胜负,中国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法里纳最终否极泰来拿下比赛也未可知。

减肥运动开始于19世纪,1863年威廉·班廷出版了第一本明确提出依靠节食减肥的书《一封写给公众的关于减肥的信》,而“减肥”作为一个专用词汇出现,而不再以“去掉多余的肥肉”替代,是在1933年的《柳叶刀》杂志。对于普通人来说,减肥与审美、健康有关,而对运动员来说,减肥则是一门真正的必修课了——尤其是对分重量级的项目来说,多出一两肉,就可能意味着要面对比你高大、壮硕许多的对手,这也直接催生了历届奥运会中一个个“极速减肥”的精彩故事。

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美国举重运动员芬奇超出1.5磅,被要求一小时之内减掉超出的体重。芬奇出去蒸了个桑拿,出了一身暴雨似的大汗,可回来时仍超重7盎司。还差15分钟,小伙儿基本已经绝望了,此时他的教练急中生智,三下五除二给芬奇剃了个秃瓢,称重过了!

“秃瓢减肥法”其实不是美国人的首创,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阿根廷拳手佩尔斯也是超重,这哥们儿心理素质一般,当场愣在磅秤上不知所措,站了将近20分钟!教练赶紧拿来理发推子给佩尔斯剃了个光头,没想到还不行。把鞋底的污垢擦掉,还不行。把磅秤上的灰尘都吹干净了,也没过。最后佩尔斯甚至挤出几滴眼泪来,还是超重。这个故事的结局有些扫兴,因为问题不是依靠他的智囊团想出更有创意的方法来解决的,而是磅秤出错了……

每一个在奥运会上极速减肥的故事都是一篇悬念丛生的短篇小说:要达成一个既定的目标,又有时间限制,但是你又可以在规则内使出各种鬼点子。这些小说好看归好看,只是对胖子来说不太实用,就拿“秃瓢减肥法”来说吧,除了显得我的脸更大之外,恐怕对减肥毫无帮助。这真是白璧微瑕啊,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