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白血病如何诊断?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
发布时间:2021-08-04 16:32:44
发布时间:2021-08-04 16:32:44
药源性白血病系指先前患有其他肿瘤性疾病,接受较长期的化学药物治疗后而引起的白血病,又称为治疗相关性白血病。
随着化学药物治疗在临床广泛应用.恶性肿瘤及部分免疫性疾病预后大为改观,但药源性白血病的发病率也随着增加。药源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目前报道的类型有原粒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粒单核细胞型和分类不明型。可引起白血病的药物有拓扑异构酶Ⅱ抑制药、烷化剂等。
【临床表现】药源性疾病多发于20--60岁,以老年患者发病率高。由烷化剂引起的治疗相关性白血病潜伏期长,多在化疗后3~6年发生。常有白血病前期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阶段,多出现在发病前几个月至1年,白血病类型多为急性粒细胞未分化型白血病(M1)或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