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怀孕后需要做血常规、尿常规、超声检查、血型鉴定、传染病筛查等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孕妇健康状况及胎儿发育情况,为后续产检提供基础数据。
1、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能反映孕妇是否存在贫血或感染等情况。通过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可及时发现妊娠期贫血或炎症反应。若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可能需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或富马酸亚铁颗粒,同时增加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
2、尿常规
尿常规检查可筛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尿路感染风险。重点观察尿蛋白、尿糖及白细胞指标异常,妊娠期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子痫前期风险。若检测到泌尿系统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胶囊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
3、超声检查
早期超声检查能确认宫内妊娠并评估胚胎发育状况。通过观察孕囊位置、胎芽大小及胎心搏动情况,排除宫外孕等异常妊娠。对于月经不规律的孕妇,超声检查还能帮助准确推算孕周,为后续唐氏筛查等检查提供时间依据。
4、血型鉴定
血型鉴定主要排查ABO血型及Rh血型不合风险。若孕妇为Rh阴性血型,需在孕28周左右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预防新生儿溶血病。该检查还能为分娩时可能的输血需求提前做好准备,保障母婴安全。
5、传染病筛查
传染病筛查包括乙肝、梅毒、艾滋病等项目的检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需在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疫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者需接受青霉素治疗,避免发生先天性梅毒。
建议孕妇建立规范的产检档案,按时完成各项孕期检查。日常注意补充叶酸和钙质,保持适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或散步,避免提重物和剧烈活动。出现阴道流血、持续腹痛或胎动异常等情况时需立即就医。合理搭配饮食,适量摄入鱼类、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控制高糖高盐饮食,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胎儿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