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打叉一般在植株生长到15-20厘米高时进行,此时侧枝尚未木质化且不影响主茎生长。打叉过早易损伤幼苗,过晚则消耗养分。主要影响因素有品种特性、气候条件、植株长势、栽培方式及病虫害情况。
1、品种特性
不同辣椒品种分枝能力差异较大,早熟品种通常分枝较少,可在主茎现蕾后打叉;晚熟品种分枝旺盛,需在侧枝长至5-8厘米时及时去除。线椒类需保留基部2-3个健壮侧枝,而灯笼椒类多采用单干整枝。
2、气候条件
高温多湿环境会加速侧芽萌发,需提前3-5天打叉;干旱地区可适当延后。连续阴雨天气应暂停打叉,待晴天后操作,避免伤口感染。春季大棚栽培宜在上午露水干后打叉,露地种植建议避开正午强光时段。
3、植株长势
健壮植株可保留1-2个低位侧枝结果,弱苗需尽早打叉集中养分。发现主茎弯曲或徒长时,应配合打叉进行吊蔓固定。开花期打叉需避开第一花序下方节位,防止落花。
4、栽培方式
密植栽培需严格单干整枝,株距大于40厘米可保留双干。支架栽培应在绑蔓前完成打叉,地爬栽培需定期清理内膛枝。有机种植可保留部分侧枝增强抗逆性。
5、病虫害情况
疫病高发区要提早打叉改善通风,虫害严重时需先防治再操作。发现病毒病植株应单独处理工具,伤口可涂抹草木灰防菌。连作地块打叉后建议喷施生物菌剂预防病害。
打叉后应增施磷钾肥促进伤口愈合,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及时清理田间残枝减少病源,工具使用前后需酒精消毒。观察植株反应,若出现萎蔫可喷施海藻酸叶面肥恢复长势。结合中耕培土增强根系活力,后续根据结果情况调整留枝数量。注意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变化,结果期可保留适量新梢维持持续产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