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鸡蛋营养高低的7个误区

发布时间:2014-01-16 15:33:42

鸡蛋做为人类重要的营养素来源,做法多样而简单,几乎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有关吃鸡蛋的讲究也有很多,但是其中很多都是误传,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专家指出的7个吃鸡蛋的常见误区。>>>最伤腰椎的3个开车习惯

误区一:红壳蛋比白壳蛋有营养。检测表明,蛋壳的颜色和鸡品种有关,与营养无关。

误区二:农家蛋更营养。真正的农家蛋(土鸡蛋)可能会更好吃一些。但检测表明,农家蛋的各个营养素含量并不比普通鸡蛋更高。事实上土鸡蛋受到粪便污染的可能性更大。

误区三:“初生蛋”和“功能蛋”更有营养。没有任何检测证据表明,初生蛋的营养素含量比普通鸡蛋更多。功能蛋是指通过饲料技术使鸡蛋富含锌、碘、硒、钙等营养素。这听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因为没有标准也不好检测,很多产品都有过度宣传之嫌。

误区四:蛋黄越黄营养越好。蛋黄颜色与其含有的各种色素有关,其中一些色素如胡萝卜素等的确具有营养价值。不过,现有的技术手段很容易让蛋黄颜色加深,不仅与营养无关,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误区五:毛鸡蛋是滋补品。毛鸡蛋即“死胎蛋”,是鸡蛋孵化至半途的胚胎,在很多地区常作为滋补品食用。实际上,毛鸡蛋营养价值并不高,而且往往含有很多致病菌。

误区六:生吃鸡蛋更有营养。生吃鸡蛋会干扰生物素(一种B族维生素)的吸收,虽然偶尔生吃鸡蛋不会导致生物素缺乏,但生吃鸡蛋易感染细菌。

误区七:煮鸡蛋时间越长越营养。吃鸡蛋最好的状态是蛋清已经凝固,而蛋黄处于半凝固或流动的状态。这样既可以保证消化吸收率,又可以避免营养素损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