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疾病预防重在食物卫生方面

发布时间:2011-09-28 16:59:22

夏季疾病预防要注意不吃病死牲畜肉,加工肉制品和海鲜时应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低温冷藏,方可有效防止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细菌性食物中毒。具体的夏季疾病预防注意点。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中毒食品主要是海产品,其次为咸菜、熟肉类。禽肉、禽蛋类,约有半数为腌制品。中毒原因主要是烹调时未烧熟、煮透,或熟制品污染后未再彻底加热。因此,加工海产品一定要烧熟煮透;烹调或调制海产品、拼盘时可加适量食醋;加工过程中生熟用具要分开,宜在低温下储藏。

自制发酵食品要保持卫生,防止霉变,以杜绝椰毒假单胞菌、肉霉梭苗等中毒。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是我国发现的一种病死率很高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食品主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如糯米面汤圆、吊桨粑、小米或高粱米面制品。病死率高达40%--100%。所以,家庭制备发酵谷类食品时要勤换水,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以防污染。

肉毒梭菌中毒食品与饮食习惯有关,主要为家庭自制的发酵豆、谷类制品(面酱、臭豆腐)。

中毒原因主要是被污染了肉毒毒素的食品在食用前未进行彻底的加热处理。家庭自制发酵酱类时,应注意盐量要达到14%以上,并提高发酵温度,要经常日晒,充分搅拌,使氧气供应充足。不吃生酱。

严禁采摘和食用刚喷洒过农药的瓜、果、蔬莱。

菜豆又叫扁豆、四季豆。芸豆、刀豆、豆角等,菜豆中毒致病物质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有关。一般认为菜豆烹调加工方法不当,加热不透,毒素不能被破坏,即可引起食物中毒。加工菜豆要注意翻炒均匀、煮熟焖透,使菜豆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和豆腥味。

豆浆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是胰蛋白酶抑制素、皂甙。当豆浆加热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泡沫,此时豆浆还未煮开,应继续加热至泡沫消失,豆浆沸腾,再持续加热数分钟。当豆浆量大或较稠时,一定把豆浆搅拌均匀,防止烧糊锅底,影响热力穿透。

食用了含有河豚毒素的鱼类可引起食物中毒。河豚鱼的卵巢和肝脏毒性最强,肌肉和血液中也含有毒素。河豚鱼中毒的病死率为40%--60%,死亡通常发生在发病后4--6小时,最快的可在发病后10分钟死亡。渔民捕捞时必须将河豚鱼剔除,不得流入市场销售。消费者也应注意不擅自吃沿海地区捕捞或捡拾的不认识或未吃过的鱼。

想知道更多有关夏季疾病预防的信息,请访问http://care.fh21.com.cn/xjbj/jb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