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有腥味主要与自身生物特性、加工方式不当或储存条件不佳有关。海参是海洋棘皮动物,体内含有三甲胺氧化物等腥味物质,若加工时未彻底清除内脏或脱腥处理不足,或储存过程中蛋白质分解产生氨类化合物,均会导致腥味加重。
1、生物特性
海参体壁富含粘多糖和皂苷类物质,这些成分本身带有海洋生物的腥涩味。其消化道残留物含有三甲胺氧化物,在酶解作用下会释放鱼腥味。野生海参因摄食藻类和浮游生物,腥味通常比养殖海参更明显。
2、加工工艺缺陷
传统干海参制作需经过煮制、盐渍、晾晒等多道工序,若煮制时间不足或盐渍不充分,无法完全分解腥味前体物质。即食海参若脱腥剂用量不足或漂洗不彻底,也会残留腥味。部分劣质产品可能使用化学药剂快速膨发,导致异味残留。
3、储存运输问题
干海参受潮后易滋生微生物,促使蛋白质分解产生氨味。即食海参若冷链断裂或包装漏气,会发生脂肪氧化酸败,产生哈喇味与腥味混合。冷冻海参反复解冻会加速细胞液流失,腥味物质浓度增高。
4、品种差异
刺参类腥味较轻,而光参、梅花参等品种腥味较重。俄罗斯红参因生长水域温度低,腥味物质积累较少;热带海域的糙海参腥味更为浓烈。同一品种中,年龄较大的海参腥味也更明显。
5、烹饪处理不当
泡发时未勤换水或水温过高,会导致腥味物质溶出不彻底。烹饪前未用姜片、料酒焯水,或与韭菜、大蒜等去腥食材搭配不足,无法有效掩盖腥味。高温油炸等烹饪方式可能锁住腥味而非去除。
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质检合格的海参产品,干品需密封防潮保存,即食产品应冷藏并在保质期内食用。泡发时用冰水慢泡并多次换水,加入少量茶叶或柠檬片有助于去腥。烹饪前用葱姜水浸泡,或搭配香菇、火腿等鲜味食材,既能中和腥味又可提升鲜味。对腥味敏感者可选即食无腥海参或海参肽类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