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祛痘产品排行榜 成分决定成败

发布时间:2021-11-16 17:39:39

1治标性祛痘产品的成分

常见以高浓度果酸、水杨酸、硫磺粉与消炎剂等搭配酒精,专做强力剥离角质、干燥患处的工作。所以,要除痘,就得经年累月忍受干燥脱皮之苦。

2建设性护理

是一种较健康的护理方式。改善痘痘的同时,还能照顾到如何恢复肌肤的健康。所以,控制痘痘蔓延、调理油脂分泌、适当肌肤保湿、降低复发机率、维持健康无痘,才是面疱肌肤的最佳保养。因此,建设性护理,要的是“除痘+控油+保湿+抗自由基+强化肌肤”五效同步,不要的是“成分复杂油腻难耐、抑制消炎隐藏危机”。下面就是针对每一种效果的成分说明。

1.除痘——1.5%水杨酸、柳皮萃取。

合理的治疗浓度,精准有效。不使用酒精,免于皮肤坏死

2.控油——Zn-pCA。

临床证实有效减少皮脂分泌,调理面疱菌丛平衡。

3.保湿——甘油,品牌专属植物萃取。

来自植物天然的多醣分子,保湿无负担。

4.抗自由基——品牌专属植物萃取、姜黄素。

含临床医学实证的强效抗自由基成分,可免于面疱蔓延恶化。

5.强化肌肤——品牌专属植物萃取、天然甜没药。

抗氧化、抗发炎、抗敏感,温和渐进的改善易发性面疱肌肤的肤质。品牌专属植物萃取,能提升肌肤免疫力,降低痘花肌复发机率。

注:以上所说的配方,应不含酒精、不含复杂乳化类基质,才能确保肌肤安全无负担的吸收。

3认识致痘成分

引发面疱的成分,多数为合成酯、部分脂肪醇与脂肪酸类、一些界面活性剂(含乳化剂)。其共同的特性是:分子小(分子量集中在400以下)对皮肤有很好的渗透性。共同的特色是:对肌肤顶多无毒害,但没有好的护肤价值。IpM是一种极易引发面疱的合成酯,在保养品中的比例,如超过10%,引起面疱的机会就非常大。当然,引发的机率除了与配方中该成分的比例高低有关外,还与产品的用途型态有关。比如,卸妆油、卸妆乳霜,含IpM即使比例偏高,也会因为留在皮肤的时间短,而降低致痘机率。而如果保养霜(或粉底)中使用相同高浓度的IpM,引起面疱的机会就会非常大。

IpM和Ipp都是合成酯中最廉价、使用感较清爽的,所以售价不高的卸妆油、身体乳、护肤霜、防晒乳等,为了“降低成本”,都会首选它们,而这两种成分都是面疱肌应该警惕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