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会通过各种症状表现出来。胆管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但并非无迹可寻。太乙堂肿瘤专家戴春海院长提醒,关注身体这些早期预警信号,有助于胆管癌的早发现。
黄疸是胆管癌较为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中医认为,黄疸的形成多与湿邪有关,湿邪困阻脾胃,影响肝胆疏泄,胆汁外溢,从而出现皮肤、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若发现自己近期皮肤、眼睛发黄,且排除了其他常见原因,应引起重视。
消化功能异常也不容忽视。胆管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胆管出现病变,胆汁分泌排泄不畅,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早期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肠胃问题,若持续存在且未得到改善,需警惕胆管癌的可能。
此外,不明原因的消瘦和乏力也是早期预警信号。从中医角度来看,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胆管癌影响脾胃运化,气血生成不足,人体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滋养,就会出现体重下降、身体乏力的情况。若在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体重明显减轻,同时伴有身体疲倦,也应及时检查。
早期发现胆管癌,对于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意义重大。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关注自身身体变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若出现上述异常症状,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