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认识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是血细胞主要成分之一,在凝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小板增多症是指血小板计数超过450x10E9/L。可分为两大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继发性(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由于骨髓干/祖细胞克隆性增多进而导致巨核细胞异常增生,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的疾病。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范畴(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倾向。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相比,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生血栓和出血的风险更高。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由于某些刺激因素、疾病或药物等导致血小板计数异常增高。在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有80%至90%的患者属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包括急性失血、急性感染等短暂过程,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持续形式,包括缺铁、脾功能减退、癌症、慢性炎症或感染性疾病等。当潜在的致病因素得到解决后,这种异常现象往往会自动消失。
尽管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良性的,但血小板增多症的潜在病因(如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慢性感染)可能会增加不良后果的风险。因此也需要得到重视,明确病因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