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和代谢器官,在维持水液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当肾脏出现损伤时,喝水这一看似平常的行为,也需要格外讲究。太乙堂梁院长从中医角度出发,为肾损伤患者带来了正确喝水的方法。
控制喝水量
肾损伤患者的肾脏对水液的代谢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喝水量并非越多越好。一般来说,每日的饮水量应根据自身的尿量、水肿情况以及医生的建议来综合确定。如果肾损伤患者没有明显的水肿,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以促进尿液排出,帮助肾脏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但具体的饮水量,通常建议控制在1500-2000毫升左右,这包括从食物和饮品中摄取的水分。若患者已经出现水肿症状,那就需要严格控制饮水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此时每日的饮水量可能要限制在1000毫升甚至更低,具体需听从医生的专业指导。
把握喝水时间
中医强调顺应天时,对于肾损伤患者而言,合理的喝水时间也有助于肾脏的调养。晨起时,人体经过一夜的代谢,血液相对黏稠,此时适量饮用一杯温水,约200-300毫升,能补充水分,稀释血液,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肾脏更好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在两餐之间,如上午10点、下午3点左右,也可适当饮水,每次150-200毫升,这样既能保持身体水分平衡,又不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而晚上临睡前,肾损伤患者则要控制饮水量,不宜大量喝水,以免夜尿增多,影响睡眠质量,同时也避免加重肾脏夜间的代谢负担。
注重水的温度
从中医角度看,肾喜温恶寒。肾损伤患者喝水时,水温的选择很重要。宜饮用温热的水,水温一般控制在30-40摄氏度较为适宜。过凉的水,如冷饮、未加热的生水等,会损伤人体阳气,尤其是肾脏的阳气。肾阳气受损,会影响肾脏的温煦和气化功能,导致水液代谢进一步紊乱。而过热的水则可能烫伤口腔和食管黏膜,也不利于身体健康。温热的水既能滋养肾脏,又能促进身体的气血运行,更有利于肾损伤患者的身体恢复。
太乙堂梁院长提醒,肾损伤患者掌握正确的喝水方式,对肾脏的养护和身体的恢复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时刻关注自身身体状况,遵循这些喝水要点,同时积极配合其他治疗和调理方法,多管齐下,以促进肾脏健康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