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首页 /

特色诊疗

/

文章详情

太乙堂梁院长:中医外治法应对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带来的烧心、反酸等不适,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除了常见的药物治疗,特色中医外治法也能为缓解症状提供有效帮助。这些外治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部位,调节经络气血,改善脏腑功能,进而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艾灸是一种传统且有效的中医外治法。对于胃食管反流病,常选取中脘穴、足三里穴等进行艾灸。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它是胃的募穴,艾灸此穴位能够温中散寒、健脾和胃。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艾灸足三里可调理脾胃、扶正培元。操作时,将艾条点燃,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但不灼痛为宜,每个穴位艾灸10-15分钟,以穴位皮肤微微泛红为度。通过艾灸这些穴位,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脾胃的“动力”,使胃气顺畅下行,减少胃酸反流。

穴位贴敷也是常用的中医外治手段。选用具有理气和胃、降逆止呕功效的中药,如丁香、吴茱萸等,研制成膏剂或散剂,贴敷在特定穴位上。比如神阙穴,也就是肚脐,它是人体经络的重要穴位。将药物贴于神阙穴,药物通过皮肤渗透,经经络传导至脏腑,发挥调节作用。一般每次贴敷4-6小时,根据个人皮肤耐受情况适当调整时间。穴位贴敷可持续刺激穴位,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改善脾胃功能,缓解胃食管反流引起的不适。

中医推拿同样能助力胃食管反流病的缓解。患者可自行操作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比如摩腹,将手掌放置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手法要轻柔,速度适中,每次按摩5-10分钟。摩腹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帮助胃内食物排空,减轻胃气上逆,从而缓解胃酸反流。此外,按揉内关穴也有效果,内关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用拇指指腹按揉内关穴,每次按揉1-2分钟,以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度,可起到和胃降逆、宽胸理气的作用,对因情志不畅引发的胃食管反流有一定缓解作用。

这些特色中医外治法,操作相对简便,可作为辅助手段,帮助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缓解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但如果症状严重,仍需及时就医,接受综合治疗。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专家 MORE>
  • 戴春海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张九方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梁世界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