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堂的杜保国医生指出,春天半夜易醒这一现象,与中医理论中的诸多要素紧密相关。在中医理念里,人与自然相互关联,人体的生理活动会随着季节变化而产生相应调整。
春季阳气逐渐生发,自然界万物复苏,此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季节趋势,由内向外发散。肝在五行中属木,与春季相应,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气不舒,就容易影响人体的气机运行,导致气血不畅。半夜时分,正是人体阴气渐衰、阳气渐盛的转折阶段,本应是深度睡眠的时段。但在春季,若肝脏功能失调,阳气生发太过或不及,就会干扰人体的阴阳平衡,使得阳气在半夜出现异常波动,从而引发苏醒。
从经络学说来看,足厥阴肝经在凌晨1-3点较为活跃。此时间段,气血流经肝经。若肝脏有积热、肝郁气滞等问题,在肝经气血旺盛时,这些病理状态就容易表现出来。比如,肝郁化火,火性上炎,扰乱心神,人就容易从睡梦中醒来。而且,春季多风,风邪善行而数变,易侵犯人体。若人体正气不足,风邪乘虚而入,与体内的肝火相互勾结,也会加重肝气的紊乱,进而影响睡眠,导致半夜易醒。
另外,中医认为睡眠质量与心神密切相关。心主神明,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情绪波动可能相对较大。若在春季未能及时调节情绪,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进一步影响心神的安宁。而半夜时,人体的气血相对较为虚弱,心神更容易受到干扰,从而引发觉醒。
杜保国医生建议,针对春天半夜易醒的情况,可通过一些中医方法进行调理。例如,日常可多食用一些疏肝理气的食物,如佛手、陈皮等。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像八段锦、太极拳等,以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肝气。保持心情舒畅也至关重要,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舒缓情绪,避免情绪大起大落。睡前还可泡热水脚,促进血液循环,引火下行,有助于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