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堂梁院长临床诊治肺结节患者千余例,大家的体质和病情不一,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也是五花八门,其中不少误区,让患者和医生都感到很“纠结”。其实,破除这些诊治误区,能够帮助有结节的人在认识和管理上不再“纠结”。
1、不重视、不复查、不随诊
有些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既然绝大部分肺结节都是良性的,自己也不一定会成为小概率事件。况且,肺结节往往也没有任何咳嗽、咳痰、胸闷、气紧等症状,因此,发现肺结节之后不予重视。
常常有人因为出现了症状才前来就诊,结果发现是恶性病变需要干预,医生往前追溯病情,当事人才发现原来几年前已经有这个结节了,耽误了诊治时机。很多肺结节并不能从单次的影像学结果中准确判断良恶性,往往需要多次的复查、随诊。
2、盲目吃消炎药
定期的影像学复查、随诊对于肺结节诊治非常关键,但有些患者会认为这是消极地等待,他们总希望采取一些更为积极的处理方法,比如吃药。也有时候CT报告或者医生在肺小结节会诊意见上会描述肺结节为“炎性可能大”,患者就希望能通过吃药来消炎。更有些极端情况,患者长期自行服用抗生素消炎治疗。
殊不知,此“炎”非彼“炎”,抗生素只能治疗急性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而绝大多数存在时间较长的肺结节并不能通过抗生素来消除,盲目应用抗生素无助于肺结节的治疗,反而增加不必要的副作用。
3、盲目PET-CT检查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生们也经常会应用PET-CT辅助判断实性肺结节的良恶性。但是,医生们在会诊中也经常看到有些纯磨玻璃密度的肺结节患者进行了PET-CT检查。
事实上,PET-CT检查对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或者实性成分≤8mm的部分实性结节的良恶性判断几乎没有任何帮助。而且,PET-CT检查相对来说辐射剂量较大,价格也相对高昂,因此,医生们不建议肺结节患者盲目地进行PET-CT检查,而是要遵循会诊意见,有必要的时候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