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后消音期容易被漏诊
有位老人一着急、一活动就出现牙痛,自己吃止痛片也不见好转,检查后才知道是心绞痛。范主任解释:“心绞痛的常见部位是胸骨后或心前区,典型的心绞痛呈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和左臂放射。一般在劳累、情绪激动或饱餐后出现这种疼痛,疼痛可能会持续几分钟,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会缓解。这被称为‘心绞痛’。”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有了心血管疾病却往往“无声无息”,即使是心绞痛、心梗发作,也变得“不那么疼了”。范主任介绍,很多有心脏病的老人常常是病得很重才表现出来,好像被“消音器”处理过一样,非常容易被漏诊,等到确诊为时已晚。
如何避免“消音器”现象发生在老人身上呢?范主任介绍,第一,利用其他检查手段尽早发现。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如果危险分层属于“高危”者,即使心电图正常,也要做进一步检查,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运动负荷试验、冠状动脉CT等,在心脏病发作之前就发现潜在的心脏异常患者。第二,通过疼痛之外的其他症状识别。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发生时,即使没有疼痛的感觉,但心肌缺血或坏死已经存在,有可能影响心脏泵血功能,使重要器官的供血减少,引起一些症状,例如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疲乏无力、头晕,活动时气短、呼吸困难,以及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时,都应排除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