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首页 /

特色诊疗

/

文章详情

太乙堂梁教您立秋进补有讲究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立秋后,天气由炎热转为寒凉,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秋正是从养阳逐渐转为养阴的时刻。因此秋季养生,皆以“收、养”为原则。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节为人体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乱补”。

言:“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故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酸味起到收敛肺气的作用,而辛辣则导致发散泻肺的不良后果,因此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敛肺。

立秋之后,天气并未迅速转凉,而是延续了夏季的暑热,但昼夜温差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滋阴润肺的食物。中医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所以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还可适当食用一些既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如:小米、薏米、扁豆、砂仁等,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另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同时,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中医有清热润肺之法,可用麦冬、菊花、百合等煎水代茶饮。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之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法。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专家 MORE>
  • 戴春海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张九方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梁世界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