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子宫畸形患者可以怀孕生子。子宫畸形的生育能力主要与畸形类型、严重程度有关,常见类型包括纵隔子宫、双角子宫、单角子宫、残角子宫、弓形子宫等。
1、纵隔子宫:
子宫腔内存在纵行隔膜,将宫腔部分或完全分隔。轻度纵隔可能不影响受孕,但可能增加流产、早产风险。重度纵隔可通过宫腔镜手术切除隔膜,术后妊娠成功率可达70%以上。备孕前建议进行三维超声或宫腔镜检查评估。
2、双角子宫:
子宫底部凹陷呈双角形态,宫腔容积相对较小。约60%患者可自然妊娠,但需警惕胎位异常、宫颈机能不全等问题。孕期需加强监测,必要时行宫颈环扎术。严重双角子宫合并反复流产者可考虑子宫成形术。
3、单角子宫:
仅一侧副中肾管发育形成单角子宫,常伴对侧残角子宫。自然受孕率约40-50%,易发生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建议孕前评估残角子宫是否与单角子宫相通,存在经血潴留需手术切除。孕期需密切监测宫颈长度及胎儿发育。
4、残角子宫:
发育不良的残角子宫若与对侧不通且无功能,通常不影响生育。若残角子宫有内膜腔且与对侧相通,可能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宫外孕,需手术切除。术后半年可尝试妊娠,需警惕子宫破裂风险。
5、弓形子宫:
子宫底部轻微凹陷的轻度畸形,多数不影响生育功能。流产率略高于正常子宫,但足月分娩率可达85%以上。无需特殊治疗,建议孕前检查排除其他合并畸形,孕期常规产检即可。
子宫畸形患者备孕前应进行系统评估,包括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宫腹腔镜联合检查等明确畸形类型。孕期需加强产检频率,重点关注宫颈机能、胎儿体位及生长发育情况。建议均衡摄入富含叶酸、铁、钙的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劳动。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增长在合理范围,定期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出现异常宫缩、阴道流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