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抑郁休学,我该如何帮她走出阴霾?

发布时间:2024-08-23 15:11:58

“女儿回到家一句话都不说,问她啥,连眼神都不交换。”陈女士抱着女儿的一次次冷漠,仿佛每一次都是刺痛心脏的针尖。她的女儿小玉,今年初三,去年被确诊为中度抑郁。那天,医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抑郁症”三个字撕开了陈女士内心最柔软、脆弱的一角。

小玉刚开始服用抗抑郁药时,副作用让她恶心、呕吐、腹泻,课堂上甚至常常因为嗜睡而耽误学习。看着女儿日渐疲惫的模样,陈女士心急如焚,最终自行决定停药。然而,停药后的小玉情绪更是雪上加霜,家中充斥着她的无尽沉默与负面情绪。

暴风骤雨后的无尽阴霾

陈女士心中的不安逐日增加,可她什么也做不了。小玉回家后径直走进自己的小房间,“砰”地一声关上门,一整晚都拒绝走出房间,连晚饭也不吃。陈女士记得有几次,她敲开小玉的房门问她,“学校怎么样?”得到的回应却冷淡异常,“还行”,“就那样”,“不想说”。

讽刺的是,小玉的失控变得愈加频繁。写着作业突然会大吵大闹,愤怒地砸碎房间里的家具。一次,陈女士听到小玉的哭声,冲进房间,看到她拿着圆规狠狠地戳腿,一边戳,一边哭喊:“我想学习,可我一点动力都没有!”从那以后,女儿彻底停止了上学。

陈女士内心的焦虑如同一场噩梦。她定期为小玉做丰盛的饭菜,胡乱扒拉几口饭,小玉毫无胃口。偶尔还有小玉半夜离家出走的事件,彻底击溃了陈女士的信心。随后的日子里,小玉更是长时间躺在床上,整个人都迷失在黑暗的世界里。

牺牲的背后:爱与压迫的交织

为了弄清楚女儿的抑郁原因,陈女士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才开始慢慢释然。心理咨询师提出,有时候因为过度的关心,孩子反而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压力。陈女士这个母亲角色,无怨无悔,但无尽的付出背后,是无法消解的期望和责备。小玉从小几乎无法体会父母的陪伴,独自一人面对生活。陈女士在忙于工作的同时,也深感亏欠,总希望把最好的一切都给女儿,无形之中给小玉带来了难以承受的期望。

例如,日常生活的小事,小玉的一顿饭、临行前的嘱托,甚至是朋友的选择,陈女士都要参与和指挥。遇到不如意时,更是责备连连:“我这么辛苦为你操劳,为什么你还考不出好成绩?”这种感觉,就如同一把无形的剑,每一句责备都是刺痛女儿的心。一开始小玉还努力学习,想用好成绩来抵消内心的愧疚,但长时间的压力与责备,让她只想逃避,最终导致全身心的失败和崩溃。

拯救:重新找回生活的光亮

小玉的抑郁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治疗过程的艰辛常常令一家人感到无力。然而,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陈女士学会了如何正确陪伴,如何用恰当的方式传递正能量,慢慢地,女儿的情绪得到了改善。

心理咨询师对小玉进行“蝴蝶拍”放松练习,随时提醒她在情绪变糟前采取行动。每周的散步和户外活动成为小玉生活中新的习惯,阳光、新鲜空气、自然景观都在无形中帮助她放松心情。

学会爱:从关注自己开始

陈女士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读书、健身、带女儿去乡下探险。她逐渐明白到,只有自身能量足够,才能为女儿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渐渐地,小玉的笑容开始回归,眉宇间多了一份轻松。女儿开始对未来有了新的期待,甚至表示希望学习美甲。

放手:理解与尊重的艺术

陈女士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领悟。《目送》中的一句话深刻触动了她的内心:“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作为母亲,陈女士学会了退居幕后,尊重小玉的选择,给予空间和时间。她明白,无论多么难以割舍,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向属于自己的天地。在父母的关爱与放手中,才能真正成就每个人的幸福。

陈女士和小玉的故事告诉我们,抑郁并不可怕,关键是在爱的名义下,如何正确表达和引导。成长本是一场艰辛的旅途,每一步都离不开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当爱与理解在相互传递,所有的痛苦、失落都将化作美好的未来。希望每一个曾经在阴影中挣扎的人,都能重新找到阳光,重拾远方的梦想。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