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有哪些?药源性疾病的的种类

发布时间:2021-08-04 16:32:53

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有哪些?药源性疾病的的种类

(一)药源性肾病

肾是药物体内清除的重要脏器之一,通过肾排泄的药物种类和量相对较多,因此肾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药源性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有急性肾衰竭、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和肾乳头坏死、肾病综合征等。大多数肾损害为功能性的,停用毒性药物后可以恢复正常。

1.急性肾衰竭

引起急性肾衰竭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环孢素等。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弱对肾血管的扩张作用而引起肾功能不全,多发生于肾功能主要依赖肾前列腺素合成增加的患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但在严重心力衰竭、双侧肾动脉狭窄等情况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能引起肾小球出球小动脉的扩张,降低肾小管毛细血管静水压,削弱了促使肾小球滤过的力量,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功能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环孢素与非甾体抗炎药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时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性增加。

2.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最常见的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噻嗪类利尿药等。其发生机制可能是药物分子引起ⅳ型变态反应或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多与药物剂量无关。

3.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小管坏死是药源性毒性最常见的类型,其严重程度一般随剂量的增大或疗程延长而加重,若及时停药可缓解,许多药物能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常见的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造影剂和环孢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强弱比较: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

4.肾小管梗阻

尿酸或草酸盐能引起急性肾衰竭,常发生于细胞毒药物治疗的淋巴瘤、白血病或实体瘤的患者,肿瘤组织的快速溶解形成大量尿酸,尿酸盐沉淀后阻塞肾小管。

5.肾病综合征

药物进入体内作为半抗原,引起肾小球抗体生成,或者有些药物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机体药动学改变,使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因为与药物结合的蛋白质减少,致使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增强了药物的作用,也增加了药物中毒的危险率。易引起肾病综合征的药物有金盐、青霉胺、卡托普利等。

(二)药源性肝疾病

可由药物或药物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药物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干扰微粒体酶代谢活性等引起或几种机制同时发挥作用而导致发病。引起药源性肝疾病的药物有四环素类、他汀类、抗肿瘤药等,复方制剂如甲氧苄啶-磺胺甲异恶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异烟肼-利福平的肝毒性比单个药严重。

(三)药源性皮肤病

可发生于用药过程的任一阶段,其反应轻重不一,严重者可致表皮坏死、steven-johnson综合征、血管性水肿等。可致残,甚至致死。造成严重药源性皮肤病的可能是药物本身或者其代谢产物、外源性高分子杂质、药物添加剂、增溶剂、稳定剂、着色剂及赋形剂等。

1.steven-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

引起这类反应的药物有磺胺类、抗惊厥药、别嘌醇、非甾体抗炎药等。磺胺类和抗惊厥药引起的steven-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与药物的活性代谢物降解障碍有关。

2.血管炎和血清病

药源性血管炎常累及小血管,此外,药物对血管壁产生的直接毒性作用,自身抗体与内皮细胞的反应和细胞介导的抗血管细胞毒性反应也可能损伤血管。别嘌醇、青霉素、氨茶碱、磺胺类、噻嗪类利尿药、丙硫氧嘧啶、雷尼替丁、喹诺酮类和免疫抑制剂等可引起这类反应。头孢氨苄、米诺环素、普萘洛尔和链激酶等可致血清病样反应。

3.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可引起迟发性血管性水肿,引起这些反应的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喹那普利和雷米普利等。

(四)药源性心血管系统损害

如能引起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强心苷、胺碘酮、普鲁卡因胺、钾盐等,肾上腺素可引起室性期前收缩,新斯的明可引起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或休克,肼屈嗪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或心绞痛。其他药物如麻黄碱、多巴胺、去氧肾上腺素、苯丙胺、酚妥拉明、异丙肾上腺素等均可引起心动过速。

还有些药物可引起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如奎尼丁、利多卡因、美心律、恩卡因、氟卡胺、胺碘酮、安搏律定、溴苄胺、硝苯地平、洋地黄类、异丙肾上腺素、氯丙嗪、异丙嗪、阿米替林及一些新型的h1受体阻断药,例如阿司咪唑等。

(五)药源性耳聋与听力障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高效利尿药、抗疟药和抗肿瘤药等皆有潜在的耳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与其在体液中的浓度有关,危险因素主要有:①用药时间过长;②药物累积;③每日用药量的多少;④血药峰、谷浓度;⑤合用利尿药;⑥所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种类。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