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母乳量可通过调整哺乳方式、改善饮食结构、保持情绪稳定、适当按摩刺激、保证充足休息等方式实现。母乳分泌受泌乳素水平、乳腺通畅度、母婴互动频率等因素综合影响。
1、调整哺乳方式
按需哺乳是促进乳汁分泌的基础原则。新生儿胃容量小,建议每天哺乳8-12次,每次单侧乳房吸吮15-20分钟。哺乳时采用摇篮式或橄榄球式等正确姿势,确保婴儿含接大部分乳晕。夜间持续哺乳能刺激催乳素峰值分泌,避免使用奶瓶补充喂养以防乳头混淆。
2、改善饮食结构
每日需额外摄入500大卡热量,重点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禽蛋、豆制品。可适量饮用鲫鱼汤、木瓜牛奶等传统食疗方,注意补充水分但避免过量。增加燕麦、黑芝麻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限制浓茶咖啡等利尿饮品。
3、保持情绪稳定
焦虑紧张会抑制催产素释放。可通过音乐疗法、正念呼吸等方式减压,家人应主动分担育儿事务。严重情绪障碍需及时心理干预,避免长期抑郁导致泌乳量锐减。
4、适当按摩刺激
哺乳前用温毛巾热敷乳房3-5分钟,从乳房基底部向乳头方向环形按摩。出现硬块时采用振动式按摩,配合卷心菜叶冷敷缓解肿胀。专业通乳师的手法疏通可改善乳腺导管堵塞。
5、保证充足休息
每天争取累计睡眠7-8小时,与婴儿同步作息。侧卧姿势哺乳可节省体力,使用哺乳枕减轻腰部压力。过度疲劳时可用吸奶器维持泌乳,但需注意喇叭罩尺寸匹配。
建议哺乳期穿着宽松棉质内衣避免压迫乳腺,定期测量婴儿体重增长曲线评估母乳充足度。若持续乳汁不足可咨询哺乳顾问,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胎盘残留等病理因素。哺乳期间慎用伪麻黄碱等可能抑制泌乳的药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催乳方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