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应注意哪些

发布于 2025-06-24 11:01

剖腹产术后需重点关注伤口护理、疼痛管理、感染预防、活动恢复和哺乳支持五方面。主要有伤口清洁消毒、合理使用镇痛药物、监测体温变化、渐进式下床活动、正确哺乳姿势等注意事项。

1、伤口护理:

术后需保持腹部切口干燥清洁,每日用碘伏消毒并更换无菌敷料。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术后7-10天可淋浴但避免揉搓伤口。使用医用腹带固定减少张力,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减轻疼痛。若出现线头排斥反应或愈合不良需及时就医处理。

2、疼痛控制:

术后48小时内可遵医嘱使用静脉镇痛泵,后期改用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变换体位时用手支撑腹部,侧卧时用枕头垫高腰部。宫缩痛可通过热敷下腹部缓解,肠蠕动恢复前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加重腹胀痛。

3、感染预防:

监测体温每日2次,超过38℃需排查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或尿路感染。术后导尿管留置期间保持会阴清洁,24小时后尽早拔管。遵医嘱使用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血性恶露持续超过4周或异味需就医。

4、活动恢复:

术后6小时开始床上翻身活动,24小时后在搀扶下缓慢下床行走。2周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6周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可进行凯格尔运动促进盆底肌恢复,出现下肢肿胀疼痛需排查静脉血栓。

5、哺乳支持:

术后清醒后即可开始哺乳,采用橄榄球式或侧卧位减轻腹部压力。初乳分泌不足时可配合吸奶器刺激,哺乳前后清洁乳头。若出现乳房胀痛硬结,可通过冷敷和反向按压缓解,发热伴乳房红肿需警惕乳腺炎。

剖腹产产妇应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低于80克,多食用鱼类、瘦肉、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加速伤口愈合,适量饮用红豆汤、鲫鱼汤等利水消肿。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避免长时间抱娃引发腰肌劳损。产后42天需复查子宫复旧及切口愈合情况,出现异常出血、持续发热或严重抑郁症状应及时就诊。家人需协助照料新生儿,给予产妇充分心理支持,帮助其平稳度过产褥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