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黑眼圈可通过按摩睛明穴、攒竹穴、太阳穴、四白穴、承泣穴等穴位实现。黑眼圈多与熬夜、用眼过度、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适当按摩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1、睛明穴
睛明穴位于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用食指指腹轻柔按压该穴位1-2分钟,能缓解眼周肌肉紧张,改善因用眼疲劳导致的黑眼圈。配合温热毛巾敷眼效果更佳,但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压迫眼球。
2、攒竹穴
攒竹穴在眉头内侧边缘凹陷处,属足太阳膀胱经。双手拇指从印堂向两侧分推至攒竹穴,重复10-15次可疏通经络气血。适用于因睡眠不足引起的青黑色黑眼圈,按摩时配合闭眼深呼吸能增强放松效果。
3、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外眼角与眉梢延长线交点后方凹陷处。用中指指腹以画圈方式按摩该穴位2-3分钟,能缓解眼周静脉淤血。对于长期面对电子屏幕导致的血管型黑眼圈有明显改善作用,建议配合规律作息同步调节。
4、四白穴
四白穴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属足阳明胃经。食指指节轻叩该穴位20-30次,有助于促进眼周代谢废物排出。适合因脾胃虚弱导致眼下浮肿型黑眼圈,按摩前可涂抹少量眼霜减少皮肤摩擦。
5、承泣穴
承泣穴位于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属足阳明胃经。用无名指腹垂直轻按该穴位1分钟,能调节眼周微循环。对于年龄增长导致的色素沉着型黑眼圈有辅助改善效果,按摩后冷敷可增强血管收缩作用。
日常需保持7-8小时优质睡眠,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用菊花枸杞茶熏蒸双眼后再按摩效果更佳,若黑眼圈持续加重或伴随眼睑水肿需排查肾脏或内分泌疾病。按摩前后清洁双手,眼部有炎症或外伤时应暂停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