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究竟疲劳消除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5-05-13 12:48:00

运动后疲劳可通过穴位按摩、药膳食疗、中药泡脚、呼吸调节、科学拉伸等方法缓解。

1、穴位按摩: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四横指处,用拇指按压3分钟能健脾益气;合谷穴在手背虎口处,点揉可缓解肌肉酸痛;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掌根摩擦至发热可补肾强腰。配合艾条悬灸上述穴位效果更佳,每次10-15分钟。

2、药膳食疗:

黄芪30克加红枣10枚炖鸡汤,补气养血;山药100克与粳米煮粥,健脾恢复体力;西洋参5片泡水代茶饮,滋阴生津。运动后2小时内食用更利于营养吸收,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加重代谢负担。

3、中药泡脚:

艾叶30克+红花15克煮沸后调至40℃泡脚,促进血液循环;生姜切片煮水泡脚发汗解表;鸡血藤50克煎汤泡脚缓解肌肉僵硬。水位需没过三阴交穴,每日睡前浸泡20分钟,皮肤破损者禁用。

4、呼吸调节:

采用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收缩,每分钟6-8次;六字诀"嘘、呵、呼、呬、吹、嘻"对应调理脏腑;站桩时配合逆腹式呼吸,吸气收腹呼气鼓腹。每次练习15分钟,能快速平衡自主神经功能。

5、科学拉伸:

大腿后侧拉伸保持30秒,避免弹振式动作;猫式伸展配合呼吸活动脊柱;靠墙天使动作改善肩部循环。运动后30分钟内进行效果最佳,每个动作重复3组,拉伸至肌肉微酸即可。

运动后2小时补充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比例3:1的饮食,如香蕉配酸奶;24小时内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促进乳酸代谢;保证7-8小时深度睡眠,睡前1小时避免蓝光刺激。长期疲劳不缓解需排查贫血、甲减等病理因素,中医辨证多属气虚或肝肾不足,可选用生脉饮、六味地黄丸等方剂调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