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月经的中药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5-08 13:57:42
发布时间:2025-05-08 13:57:42
调理月经的中药包括当归、白芍、益母草、川芎、香附等,通过补血活血、疏肝理气、温经散寒等作用改善月经不调。
当归性温味甘,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血虚型月经量少、经期延迟者可用当归配伍熟地黄、白芍;血瘀型痛经可搭配川芎、桃仁。推荐方剂四物汤当归10g、川芎8g、白芍12g、熟地黄15g,煎服每日1剂。
益母草微寒味辛苦,专入肝经,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适用于血瘀型月经不调,如经血色暗有块、经期腹痛。可单用30g煎水代茶,或配伍当归、丹参各15g。产后恶露不尽者可用益母草膏,每次10ml,每日2次。
香附辛平,归肝、三焦经,擅长疏肝解郁、调经止痛。肝气郁结导致的月经紊乱、乳房胀痛者,常与柴胡、白芍同用。推荐香附12g、玫瑰花6g、陈皮9g泡茶饮用,经前一周开始服用至经期结束。
艾叶苦辛温,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适用于虚寒型月经量多、崩漏。艾叶炭10g配伍炮姜6g、阿胶9g可温经固冲;宫寒痛经可用艾叶煮鸡蛋艾叶20g、鸡蛋2个,经前连服3天。
熟地黄甘温,归肝、肾经,滋阴补血、益精填髓。肾虚型月经后期、经量过少者,常与山茱萸、枸杞子配伍。六味地黄丸含熟地黄24g每日2次,每次8丸,适合长期肾阴不足者。
月经调理需配合饮食起居管理,建议经期避免生冷寒凉食物,适量食用红枣枸杞粥、生姜红糖水等温补之品;日常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改善气血循环;艾灸关元、三阴交穴位每周2-3次,每次15分钟。严重月经紊乱或异常出血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