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肾病虽然不痛,但是危害可不小——张剑医生谈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发布时间:2025-05-06 14:46:35

肾病是肾脏病变的统称,指由各种原因引起成肾脏结构、功能的损害,从而导致肾脏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等病症,预防和早期诊断对于降低肾病的病死率非常重要。所以对于肾病的认知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肾病的病因

肾脏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感染因素、药物因素、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及其他因素等。

1.感染因素

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2.药物因素

肾毒性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中药、抗肿瘤药物、利尿剂等。

3.免疫异常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数为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炎性介质参与下,导致肾小球损伤。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等可累及肾脏,导致继发性肾脏疾病。

4.遗传因素

主要因基因突变导致,可见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lport综合征等。

5.其他因素

如结石、肿瘤、糖尿病、高血压、造影剂、鱼胆、重金属、先天性肾结构异常等。

二、肾病的分型

肾病根据病变主要累及的部位,可分为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肾间质疾病和血管性疾病,各类肾脏慢性病变最终均可能引起慢性肾衰竭。依据肾脏功能损害程度、可逆性和发生时间可分为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衰竭。

另外,肾病也可分为原发性肾病和继发性肾病。原发性肾病包括免疫反应介导的肾炎、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肾血管疾病、肾结石、肾肿瘤及先天性肾病等;继发性肾脏病可继发于肿瘤、代谢、自身免疫等疾病,也可见于各种药物、毒物等对肾脏造成的损害。

三、肾病的早期症状

肾脏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及内分泌功能,因此,当肾脏出现异常导致各类疾病时,主要表现为尿色异常、尿量异常、排尿异常、水肿、高血压、贫血等症状。同时,继发性肾病尚可见原发病及其他受损器官的表现,如皮疹、关节痛、口腔溃疡、脱发等。

早期症状

肾病的早期症状和典型症状无明显区别,常持续存在,包括水肿、蛋白尿、血尿、排尿不正常、腰痛、乏力、血压升高、贫血等。

四、肾病相关检查

1.尿常规检查

包括尿液外观、理化检查、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生化检查。尿常规是早期发现肾病的重要线索,但该检查多为定性结果,常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更敏感和精确的检查。

2.尿相差显微镜检查

用于判别尿中红细胞的来源,如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棘形红细胞>5%或尿中红细胞以变异型红细胞为主,可判断为肾小球源性血尿。

3.尿蛋白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蛋白定性试验、尿蛋白定量测定、尿蛋白电泳分析、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等。一般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可诊断为蛋白尿,>3.5g为大量蛋白尿。

4.其他尿液成分检测

如尿钠检测有助于了解钠盐摄入情况,指导患者控制钠盐摄入量。尿钾检测有助于肾小管酸中毒和低钾血症的诊断。尿素检测有助于计算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判断营养状态。

5.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

肾小球滤过率为单位时间(分钟)内经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液体量,也可解释为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检测方法包括菊粉清除率、放射性核素清除率、血清胱抑素C、血清尿素和肌酐相关指标。临床上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对于肾病的高危人群和肾病患者,需要采用准确性高的方法,以免漏诊。

6.肾小管功能检测

包括近端肾小管功能检测、远端肾小管功能检测和肾小管尿酸化功能检测,常用的方法有尿比重测定、尿渗透压测定、尿浓缩稀释试验、自由水清除率、氯化铵负荷试验、碱负荷试验等,均有助于判断肾小管功能受损程度。

安徽合肥仁爱医院的张剑医生在肾病治疗领域具有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精通各种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张医生在肾病治疗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精准诊断:张医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准确判断肾病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为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⑵个性化治疗:张医生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⑶细致关怀:张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始终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度过治疗难关。

总之,肾病是一种需要足够的重视的疾病。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治疗成本。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