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或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5-05-05 13:13:29
发布时间:2025-05-05 13:13:29
运动性疲劳可通过中医调理、营养补充、科学休息、物理疗法及心理调节综合缓解。
运动后气血耗损可选用补气养血类中药,如黄芪30克煎水代茶饮,党参15克配伍枸杞10克炖汤,或服用复方制剂生脉饮。肝郁型疲劳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肾虚者推荐六味地黄丸。中药外治法包括艾灸足三里、关元穴各15分钟,或用药浴包伸筋草、红花各20克泡脚20分钟。
运动后2小时内补充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比例3:1的恢复餐,如香蕉配酸奶、紫薯鸡胸肉沙拉。缺铁性疲劳需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可自制能量饮:五味子5克、麦冬10克、蜂蜜1勺冲500ml温水,每日1剂。
推拿采用揉捏法放松腓肠肌,点按承山穴3分钟;刮痧沿膀胱经从大杼至昆仑穴轻刮;拔罐选择背部督脉走罐,留罐不超过8分钟。高频疲劳者可每周进行1次专业运动按摩,配合红外线照射腰背部20分钟。
深度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达峰值,建议22点前入睡并保证7小时连续睡眠。午间采用子午觉原则,平躺15分钟配合腹式呼吸。高强度训练后实施72小时周期恢复,第1天完全休息,第2天进行游泳等主动恢复,第3天开始低强度训练。
长期运动疲劳易引发心理倦怠,可每日晨起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式10遍,晚间用酸枣仁15克、合欢皮10克煮水安神。正念冥想选择身体扫描法,配合檀香精油熏蒸,每次20分钟。团队运动员建议每周进行1次团体心理疏导。
运动后及时补充电解质可饮用含钾钠的椰子水或自制淡盐水,训练前后2小时避免高脂饮食。恢复期建议进行太极云手、五禽戏等柔缓运动,单次不超过40分钟。日常可常备刺五加片、西洋参含片等抗疲劳制剂,但连续服用不宜超过2周。出现持续心悸、夜间盗汗等虚劳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心肌损伤或内分泌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