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医解释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5-04-22 14:06:07

脚后跟疼在中医属“足跟痛”范畴,多因肾虚、寒湿侵袭、气血瘀滞、劳损或外伤导致。

1、肾气亏虚:

中医认为“肾主骨”,肾虚时足跟失养易疼痛,多见于中老年或久病体弱者。治疗以补肾填精为主,可选用右归丸、六味地黄丸等方剂,配合艾灸肾俞、太溪穴。日常可食用黑豆、核桃等补肾食材。

2、寒湿阻滞:

长期涉水受凉或居住潮湿环境,寒湿之邪凝滞经络,表现为冷痛、遇寒加重。建议用独活寄生汤祛湿散寒,外敷干姜粉温经止痛,辅以花椒水泡脚。注意足部保暖,避免阴冷环境。

3、气血瘀阻:

久站久行或穿鞋不当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疼痛如针刺且拒按。血府逐瘀汤可活血化瘀,配合刺络拔罐或红花油按摩。急性期减少负重,穿软底鞋缓解压力。

4、劳损外伤:

跟腱炎、骨刺等机械性损伤引发疼痛,属中医“筋伤”范畴。初期冷敷止血,后期用三七粉外敷化瘀,内服云南白药胶囊。适度进行提踵锻炼增强足底筋膜韧性。

5、肝血不足:

肝血亏虚致筋脉失濡,常见于产后或贫血人群,伴夜间抽筋。四物汤加牛膝、木瓜可养肝柔筋,睡前按摩涌泉穴引血下行。建议多食猪肝、菠菜等补血食物。

饮食宜增加山药、枸杞等健脾益肾之品,避免生冷油腻;每日晨起赤足踩鹅卵石5分钟促进气血循环;疼痛持续需排除跟骨骨折、类风湿等器质性疾病。中医调理需辨证施治,严重者建议配合针灸、小针刀等综合治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