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骨折的四大原则

发布时间:2025-04-19 14:52:21

中医治疗骨折遵循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协作四大原则。

1、动静结合:

骨折后需固定患肢避免二次损伤,但长期制动会导致肌肉萎缩。中医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技术,在保持骨折端稳定的同时允许邻近关节适度活动。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如握拳、抬臂等动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痂形成。

2、筋骨并重:

骨折常伴随筋络损伤,需同步调理。手法复位后外敷活血化瘀膏药如三七接骨散,内服续骨丹促进骨愈合。同时运用推拿手法松解粘连软组织,针灸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改善局部气血运行。

3、内外兼治:

内治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方剂选用接骨七厘片、壮筋续骨汤。外治采用中药熏洗透骨草、伸筋草煎汤缓解肿胀疼痛。严重骨折可配合艾灸肾俞、大杼等穴位温通经络。

4、医患协作:

要求患者严格执行康复计划,定期调整固定松紧度。中期指导进行关节屈伸训练,后期逐步增加负重练习。建立医患沟通记录本,及时反馈疼痛变化和功能恢复情况。

5、分期调理:

初期1-2周以活血化瘀为主,服用桃红四物汤;中期3-6周侧重接骨续筋,食疗可用猪骨黄豆汤;后期6周后加强功能恢复,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等动作。各阶段配合不同强度的导引术训练。

饮食宜多食含钙丰富的黑芝麻、虾皮,搭配杜仲枸杞炖猪腰温补肝肾。康复期避免辛辣发物,每日进行握力球训练增强指力,睡眠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定期复查X光观察骨痂生长情况,根据愈合进度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