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通过中医治好心肌缺血

发布时间:2025-04-19 14:28:49

心肌缺血通过中医调理可改善气血运行,关键在辨证施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补益心气、调和阴阳。

1、辨证施治:

心肌缺血在中医属“胸痹”“心悸”范畴,病因多为心阳不振、痰瘀互结或气滞血瘀。治疗需分型论治:心气虚型用炙甘草汤加减,心血瘀阻型选血府逐瘀汤,痰浊闭阻型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临床需结合舌脉象调整方剂,如气虚明显加黄芪、党参,血瘀重者增川芎、丹参。

2、活血化瘀:

血瘀是核心病机,常用丹参、三七、红花等药材促进冠状动脉微循环。复方丹参滴丸含丹参酮可抗血小板聚集,速效救心丸中的川芎嗪能扩张血管。针灸选取内关、膻中、心俞等穴位,配合刺络放血疗法改善心肌供血。

3、通络止痛:

经络阻滞导致心前区闷痛,可采用虫类药通络。地龙提取物含蚓激酶可溶解微血栓,水蛭素注射液能降低血液黏度。外治法包括艾灸神阙穴温阳通脉,刮痧心包经疏导气机,疼痛急性发作时按压至阳穴缓解症状。

4、补益心气:

长期缺血易致心气耗伤,需用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归脾汤调理心脾两虚。药膳推荐黄芪炖乌鸡补气活血,灵芝孢子粉调节心肌代谢。气功练习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式,配合深呼吸增强心肺功能。

5、调和阴阳:

夜间症状加重者多属阴阳失调,交泰丸黄连、肉桂可交通心肾。子午流注针法择时治疗,申时下午3-5点针刺心经原穴神门。日常避免熬夜,用酸枣仁、柏子仁等安神药材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心肌耗氧。

心肌缺血患者宜低盐低脂饮食,多食山楂、木耳、洋葱等活血食材,忌食生冷油腻。适度练习太极拳“云手”动作促进气血流通,每周3次快走锻炼增强心肺耐力。监测血压血糖,避免情绪激动,冬季注意保暖防止血管痉挛。中药调理需持续3-6个月,定期复查心电图评估疗效,严重心绞痛仍需配合西医抢救措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