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高血压的病因

发布时间:2025-04-14 11:40:12

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理因素及病理变化多重因素相关,中医认为其病因包括肝肾阴虚、内风内热及气滞血瘀等失调状态,对应标本兼治可改善病情。

1、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患高血压人数越多,个人患病风险越高。中医认为,遗传倾向可能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例如肾精虚弱、气血不足等,这些问题会为后天诱发高血压埋下隐患。平时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如多摄入滋阴补肾的食物如山药、银耳,以及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进行预防。

2、环境因素

高盐饮食、情绪紧张及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可增加高血压的风险。中医角度看来,长期的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而过量摄盐则损伤脾胃运化,进而引起水湿内停、化生内热,扰动气血平衡。建议高血压患者控制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多吃祛湿利尿的食物例如冬瓜、芹菜。还可以考虑通过针灸或推拿放松情绪,缓解肝郁问题。

3、生理因素

年龄增大和性别差异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尤其中老年人群更为高发。中医认为,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功能逐渐衰退,肝阴失养、肾气亏虚,从而导致气血濡养功能失调。可以适量使用滋补肝肾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需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还可通过太极拳等柔和运动提升身体调节能力。

4、外伤与病理因素

长期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或应激性刺激会损伤心脑血管,中医认为这常由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等导致,进一步形成瘀血阻滞脉络的状态。对于这样的情况,可通过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丹参片、川芎嗪改善,配合拔罐或刮痧促进气血运行。同时,需要患者积极管理慢性疾病,从根源减少对血管的损害。

高血压的病因错综复杂,且与个人体质、家庭遗传及环境密不可分。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无论是通过合理饮食、运动、还是针对性的中草药治疗,都需要从整体调节入手,并长期坚持监测血压和健康管理,以寻求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