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h黄金期阻击病毒!奥司他韦凭什么成为抗流感首选用药?
发布时间:2025-02-18 13:55:26
发布时间:2025-02-18 13:55:26
近期,流感病毒的活跃传播引起广泛关注。随着气温骤降和季节交替,流感病例在全国范围内显著增加,特别是在冬季和早春季节,流感的传播风险加大。
国家卫健委于1月20日发布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新版方案推荐了目前已上市的几种对流感病毒有效的药物,包括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扎那米韦等。与2020年版方案相比,2025年版明确指出奥司他韦等药物为流感治疗的重要选择。
奥司他韦是全球唯一被批准用于流感治疗和预防的口服药物。自问世以来,凭借其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全球多个国家,并获得权威指南的推荐,如WHO《2024年流感临床实践指南》和美国儿科学会《儿童流感预防与控制建议(2024-2025)》等。
根据IQVIA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抗流感药物市场中,奥司他韦的使用量占比超过九成,在中国市场更是达到96%。
那么,奥司他韦为何能成为抗流感的经典药物并占据主导地位?以下是几大原因:
1.广适用:奥司他韦适用于全年龄段的流感患者,且可用于3个月龄以上人群的流感预防。
2.强疗效:
快速退热:研究显示,在出现流感症状后的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90%的患者能在服用第一剂后36小时内退烧。
降低重症: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的研究发现,早期使用奥司他韦可以有效减少住院和严重肺炎的风险。
缩短病程:一项涵盖15个国家、超过3000名患者的研究表明,奥司他韦能够使患者早1天康复。
3.低耐药:奥司他韦的耐药率长期维持在低水平。WHO官网声明显示,人类病例的流感病毒序列未显示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耐药的标记物。美国儿科学会也指出,全球耐药率保持在0.5%-0.6%之间。
奥司他韦的低耐药率,表明其安全性高,分析原因与奥司他韦作用机制可能直接相关。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胞表面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减少流感病毒的传播。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位点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不易变异。
因此,奥司他韦作为一款几乎能覆盖全人群的抗流感药物,不仅能在感染初期抑制病毒扩散,降低重症风险,缩短病程,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堪称全年龄段流感防护的“守护墙”。
玛巴洛沙韦是新一代流感神药吗?
在今年的流感季节,一款抗病毒药物玛巴洛沙韦因其“全病程只需服用一次”的特点,迅速走红,引发了民众抢购潮。这款药物由日本盐野义药品公司研发,并与瑞士罗氏制药联合推广,2021年在中国上市,但早在2018年,它就在日本和美国获批上市销售。该药在两国上市初期销量一度上涨,但两年后销量骤减,且使用受限,现已几乎不再使用。据罗氏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玛巴洛沙韦的全球销售额为1.52亿瑞士法郎,主要来自中国。
玛巴洛沙韦在2023年推出了适用于5-12岁儿童的混悬剂,成为国内热议话题。然而,全球其他国家,包括原产地日本,该剂型销量为0。
为什么玛巴洛沙韦在海外不受青睐?4个主要原因!
耐药性问题玛巴洛沙韦在2017-2018年广泛使用后,日本报告出现未服用过玛巴洛沙韦的婴儿及其家人体内检测出对玛巴洛沙韦耐药的甲型流感病毒突变株。意味着玛巴洛沙韦耐药病毒株已出现人传人的传播能力。美国FDA也对该药发布了警告,指出5岁以下儿童不应使用玛巴洛沙韦,耐药性高达40%,5-12岁的耐药率也高达16%。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仅在依从性差或无法耐受其他治疗时,才考虑使用玛巴洛沙韦作为奥司他韦的替代。
与此同时,在玛巴洛沙韦原研国家日本,日本感染病学会对玛巴洛韦在12以下儿童的使用也采取了慎用的态度。在2023年11月27日修订的《关于玛巴洛沙韦使用的新建议》警告:在12岁以下儿童中使用玛巴洛沙韦需谨慎。
该药中国版说明书亦表明,在儿童患者中,甲型/H1N1和甲型/H3N2病毒感染后,发生与玛巴洛沙韦敏感性下降相关的给药后氨基酸突变的总发生率,分别达24%和65%
疗效与安全性问题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显示,玛巴洛沙韦在儿童中的不良事件占较高比例,且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包括热性谵妄、脱水等。药品说明书中的不确定“免责”信息也引发了公众对其安全性的担忧。
超长半衰期引发的潜在风险这样一款在海外被限制使用的药物国内走红与社交平台上鼓吹“全病程只需服用一次”密切相关。玛巴洛沙韦的半衰期长达90小时,意味着服用玛巴洛沙韦体内彻底清除时间约需要17-30天。。目前该药物没有已知的特效解毒剂,一旦出现服用过量,难以通过透析等方法快速排除,一旦发生药物过敏,需要一直进行抗过敏治疗直至药物完全从体内清除,这一过程长达20余天。
这不仅增加了过量服用的风险,还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的使用。特别是与多价阳离子药物、抗酸药、铁、钙等补充剂的相互作用,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适用人群有限玛巴洛沙韦适用于5岁及以上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并不适用于5岁以下儿童和大多数流感高危人群。然而,一些不适合的群体也通过社交平台购买该药物。对此,美国儿科学会和日本感染病学会均提出了使用限制。
为什么玛巴洛沙韦在中国受热捧?
尽管在海外市场上销量几乎为0,在国内玛巴洛沙韦“全病程只需服用一次”这一特点广泛传播,受到过分追捧。然而,这种说法忽视了药物的超长半衰期。实际情况是,药物代谢缓慢,因此只需服用一次。但这一特点也带来了过量服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此外,虽然有部分自媒体将其称为“新一代流感神药”,但相关研究表明,玛巴洛沙韦与奥司他韦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并不显著。因此,称其为“神药”并不准确。
流感病毒卷土重来,如何理性选择药物?
随着甲型流感的卷土重来,流感病毒的感染风险增加,导致抗病毒药物需求大增。在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中,奥司他韦的副作用相对较少,流感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能够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覆盖了主要的流感病毒类型。公众在选择药物时也要理性看待每种药物的特点,避免盲目跟风。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并在出现流感症状时及时就医。
此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马艳良主任提醒公众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并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以便尽早接受治疗,抓住“48小时治疗黄金期”。